“上家下桥”(上面是房子,下面是桥),或称为瓦桥、亭桥(在桥上有一座亭),是热带亚洲各国的普遍建筑风格。该术语用来形容在上方有顶部的木桥。该建筑风格于15世纪中在越南出现,当时日本人在广南建造桥庙。目前,按这种风格建造的桥梁在越南已经极少。
大部分现存的桥梁均获公认为文化遗迹,如广南省桥庙、承天-顺化清全瓦桥、河内师庙日月桥和宁平省发艳瓦桥。而在南宁省仍然保存了3座“上家下桥”的桥梁,这正是海后县海英瓦桥、南直县上集市瓦桥和京村屋顶桥。其中,经京村屋顶桥是越南唯一一座使用茅草盖在桥顶的木桥。
这座独特的桥位于直宁县古礼镇京村,建于李朝时期,距今约700年,朝廷让人挖一条运河将水从红河引入进行灌溉后。经过多个世纪,这座桥仍然保留着古朴与独特的建筑结构。整座桥有28根支柱,其中4根主要支柱植于河床深处,每根支柱直径逾50厘米。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主要支柱被腐蚀,所以使用了新的木柱代替。桥有5节,每节长1.45米至1.65米,形成一条从地板起有10米长、4米宽、3米高的工程。所有柱、梁、桥板均由铁木制成,桥板由宽40多厘米的木板组建而成。
在桥内,两排木台按桥的形象而弯曲,犹如各排长桌椅以让游客驻足休息。于夏天下午或空闲时,居民经常选择在该桥歇歇脚、吹吹风或钓鱼放松的地方。
从建造时开始,桥顶是使用贝叶棕 (藨草)盖在桥顶,这是一种生长在盐碱地和咸水沿海地区的植物。贝叶棕轻、像海绵,能承受风雨。当贝叶棕腐烂时,人们又盖上一层新的贝叶棕。经过多次重修,桥顶目前已被更换棕榈叶。棕榈鞘紧紧地绑在椽子上,并用藤蔓加固,有助桥顶更加紧固,可良好防范暴风雨。
此前,桥是朝着北-南方向而建造。之后,因河流系统重新整修,桥便转向东-西方向以符合居民的日常生活。京村屋顶桥于1883年、1904年和2014年经过多次大规模修缮。在修缮过程中,工匠均在大木柱上刻上汉字,以记录历史印记。
如今,京村屋顶在村里犹如一个独特遗迹的意义,而不是用于往来。桥就像是社群活动的地方,什么时候都有人到此休息、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