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世界尚未走出新冠疫情陰霾,又遭遇烏克蘭危機、能源危機、糧食危機、全球通脹和極端天氣頻發等多重挑戰。世界氣象組織應用氣候服務主管羅伯特‧斯特凡斯基警告說,如果全世界再不採取緊急行動,類似高溫、乾旱、洪水等極端氣候事件未來或成為常態。分析人士指出,如何凝聚政府、企業和公眾力量,將承諾落實為行動,盡快減緩升溫速度,實現將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並努力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的目標,是沙姆沙伊赫氣候大會討論的重點。
埃及氣候與環境專家、阿拉伯環境專家聯合會秘書長說,全球氣候變化一旦造成了實質性破壞再採取行動就為時已晚,世界各國攜手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不是“可選項”,而是一個“必選項”。本次氣候大會主辦國埃及提出“共同實施”的口號,呼籲各國將此前對氣候變化所做的承諾從口頭落實到行動上。
資金問題既是全球氣候治理的關鍵,也是制約發展中國家採取相應行動的最大障礙。阿拉姆說,全世界共同應對氣候問題的一個關鍵是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提供“適應基金”,現在對該基金的需求還在不斷增加。然而,自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以來,發達國家一直未能完全兌現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氣候資金的承諾。在本屆氣候大會上,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將再次為此展開激烈博弈。許多人將本屆大會定義為“非洲的氣候大會”。非洲國家對全球變暖的“貢獻”遠不及發達國家,而受到的影響卻遠高於發達國家。埃及環境部長亞絲明‧福阿德說,非洲國家排放量僅佔全球的4%。非洲至今仍是全球貧困人口最多的大陸,也是在氣候變化面前最脆弱的大陸。
聯合國報告顯示,如果全球氣溫到2100年比現在上升3攝氏度,農作物歉收與乾旱所導致的經濟代價將比現在高5倍。由於乾旱和荒漠化導致農田流失,疊加其他因素,不少非洲國家今年以來糧食供應緊張甚至面臨中斷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