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俊已指出13世紀陳朝軍民在3場抗擊元蒙軍鬥爭中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是“君臣同心,兄弟和睦,全國合力”。阮廌聽過“蓋聞仁義之舉,要在安民”後在《平吳大誥》中得出結論“揭竿為旗,氓隸之徒四集;投醪饗士,父子之兵一心”。他總結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覆舟始信民猶水。”在黎利、陳興道和光中時代的多場戰爭中,時而勝時而敗,但最終他們還是贏了,因為我們人民團結而頑強。
自黨誕生以來,團結與領導組織密不可分。1936年至1939年的印支民主陣線除了其巨大的優勢外,還留下了關於民心和團結的寶貴教訓,正如胡伯伯所說:“它教訓我們,真正符合人民願望的事就獲得人民群眾的支持並為之積極鬥爭,這樣才是真正的群眾運動。它教訓我們,要盡量避免主觀和褊狹的現象。”印支反帝統一民族陣線的政策吹起了有關團結的新風。南圻、北山、都良等各場起義表明我們同胞決定追隨祖先的腳步,即使犧牲,也必須打破枷鎖,獲得自由和獨立。但大事未成,胡伯伯指出其原因並不是因為帝國強大,而是因為時機尚未成熟,以及我們人民尚未同心協力。
我黨和胡伯伯在黨一屆八中全會(1941年5月)上決定改變戰略。為適應新形勢,出自實踐,而自從我國人民遭受法日雙重壓迫以來的最大實踐是人民群眾的迫切要求和願望。我黨認為越南當前的革命是民族解放的一場革命,僅解決一個緊迫的問題,即獲得自由和獨立。此時,部分和階層的利益必須放在全體民族的解放利益之下。
黨一屆八中全會為民族大團結帶來了新的活力和正能量。為了落實驅逐法軍和日軍、恢復獨立自由的任務,胡伯伯號召全民團結起來,迅速地團結起來,堅定地團結起來。我黨在強調如何為打敗法軍和日軍帶來好處時明確關鍵的是必須設法喚醒越南人民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民族精神。陣線的名稱須顯示出一種易於召喚,而且在當時的實際情況下可以實現的強大力量,胡伯伯決定將陣線命名為越南獨立同盟會,簡稱為越盟。越盟的主要口號是團結人民、抗日抗法、奪回獨立。
教訓來自實踐,貼近實踐,從實踐中吸取經驗;出自於人民的正當願望,依靠人民,發揮全民團結力量是胡伯伯在成立、組織和開展越盟陣線活動時所運用的。他老人家明確越盟的統一和力量不是靠形式與理論的,而是靠行動來衡量其價值和效果,其核心內容是救國。此後,各救國組織得以成立,如工人救國、農民救國、青年救國、婦女救國、軍人救國、作家救國、教師救國、長者救國、學生救國,兒童救亡等組織。黨還主張在其他階層人民中擴大組織,如各階層掌權者、工頭、富農和地主等,旨在使他們或多或少擁有愛國精神、痛恨法日敵軍、真誠救國救民、期望解放民族。那可能是支持越盟基金會的組織,也可能是富豪救國組織。
越盟公佈了10項益國利民的政策,其內容有的涉及各階層人民利益的共同點,有的為不同階層人民的利益鬥爭。因此,越盟贏得人民的熱烈歡迎,並且迅速而強大發展。黨也發展並幫助進步知識份子成立越南民主黨,以吸引越南知識份子青年和公務員。意識到團結的作用和力量,胡伯伯在《敬告全國同胞書》(1941年6月)中強調僅需要全民團結這一件事。他老人家懇切呼籲:“親愛同胞們!救國是全國人民之共同事業,凡是越南人,都要負起一份救國的責任。”
1945年8月中旬,武裝力量和人民群眾對起義充滿了渴望和振奮。黨在宣光省新潮戰區召開全國代表大會時肯定我國民族爭取獨立的大好時機已到,並決定了行動計劃。國民大會召開會議,一致同意發起黨的總起義,通過越盟的計劃。當千載難逢的時機來臨時,胡伯伯號召全國同胞加入越盟,團結在越南解放民族委員會的周圍,站起來,以自己的力量解放自己。全國人民,萬眾一心,在黨的領導下,一齊站起來,從局部起義到全國起義。僅短短的15天內,在包括武裝力量和政治力量、其中人民群眾的政治力量扮演著主要決定性角色並創造巨大力量的全民團結下,總起義取得完全勝利。
民族輝煌歷史上的民族團結力量得到發揮,使得1945年八月革命取得勝利,成為各場反侵略者鬥爭和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勝利的寶貴教訓,特別是在實施革新過程中。該教訓在新冠肺炎疫情抗擊戰中依然存在著。民族大團結是越南革命的戰略路線和重大教訓。從81年前(1941年6月)阮愛國的《敬告全國同胞書》到總書記對全國同胞、同志、戰士和海外僑胞齊心協力共抗疫情的號召顯示出民族大團結力量一直得到維持和發揚。本著“愛人如己”、“同舟共濟”精神,全國齊心協力,在黨的領導,政府靈活而創新的管理,整個政治體系的參與,全民的同心協力以及國際友人的支持下,疫情基本得以控制,社經活動已全面復甦和發展◆
(資料來源:《人民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