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必事先說明,網約“摩的”只是給沒有受過專業培訓者的謀生工作,或只是某人在業餘時間的兼職,絕對不帶有任何職業歧視成份。然而要強調的是,雖然“摩的”並非低等職業,但若越來越多接受過4、5年大學正規培訓的學士、技師選擇從事“摩的”業務,並視此為全職工作,而且收入甚至比一名從事其他職業的學士所獲得的薪資更高,該是社會必須關注、顧慮的問題了。
因其連帶引出對大學專業的培訓質量,學生的就業導向,勞動市場供求規律等方面的質疑。要是不能解決這些問題,與其他各國相比原已並不明朗的國內人力資源質量將更加歪曲、找不到出路。
學士從事“摩的”業務的現象將對群眾心理留下嚴重“後遺症”,對社會發展造成長期負面影響。一旦各所大學繼續忽略與日俱增的學士失業人數,不跟進社會的改變以編纂符合的培訓課程,而只顧著收學生以達指標,他朝一日民眾將會拒絕升學。今年師範專業招生情況就是一個例證。
由於沒有優秀生報讀,所以某高等院校已降低錄取分數線,3個考科的總分只有9分。如果不加緊調整,其他專業也將會步此後塵。多所大學的招生幹部表示,在前往各省進行招生時,不少家長直言修讀大學沒益處,只會花錢交學費,畢業後便失業!
對於個人來說,學士們選擇從事“摩的”業務,並當作一份穩定的職業,不僅浪費當事人的學習時間和金錢,而且還埋沒了積累的知識與技能,扼殺年輕人的渴望與夢想。而社會將會流失高水平人力資源,隨之是勞動質量被降低。
務必認清,勞動技術水平低,以及結構不合理正是國內人力資源的弱點之一。在數年前的全球競爭指數評估中,有關高級教育培訓指數的結果顯示,我國在東南亞地區排名第7,僅高於老撾、柬埔寨與緬甸。
顯然學士成為“摩的”司機不再是個人的事情了,而是在世界不斷變動,勞動競爭越演越烈的背景下,我國應該慎重審視人力資源質量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