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就是一個房子,內裡住著人,大家都有血緣的關係,這三者結合便是成了一個家庭。每個家庭的夫妻,仿如家中的天與地。如果彼此和諧相處,相敬如賓,尊老愛幼,子孝孫賢……那麼,這個家庭才會溫馨與幸福。
家庭教育與理解
住在第六郡有一對華人夫婦蔡祥福和謝秋梅,他們結婚已13年了,有兩個孩子,一個9歲和一個12歲,他們都在文郎學校念書。
這個小家庭的日常生活其實很簡單。每天早上,蔡祥福載孩子們上學,然後去工作。下午接孩子回外婆家,讓他們洗澡,吃飯及溫習功課(因學校在外婆家附近)。晚上,才載他們回奶奶家。
小兒子學龍正讀三年級,大兒子學明讀六年級,他兩連續多年都是優秀生。學明從一至五年級都是優秀生,所以得到學校另外嘉獎。誠然,他們讀書其家長也要督導,因為這樣才了解孩子的求學過程以便作出教導。
學明喜歡烹飪!
據了解,祥福夫婦和其家人把學明和學龍教得又聽話又孝順,還有自立和自覺性。他們可以自覺地清理餐桌、乖乖上床睡覺,準時上學,不沉迷於電子遊戲。大的就喜歡劃畫和做菜,曾參加全校廚師大賽獲得一等獎。小的喜歡做手工藝術品。
學龍喜歡做手工藝品。
一個家庭,孩子們爭執與打架時是少不免的事。但是,祥福的教育有另一套。若他們初犯先作出警告而不罰,如果再發生打架的話,兩個都被打屁股3下。祥福使用這個教法竟然有效,他們不敢多爭執。不過,大人說話要算數和有道理,要不他們也不肯接受。
目前,很多小孩子對於許多習俗與節日都不知道來源和意義。不過,祥福的家庭就不同了。每逢過節或在家有祭拜什麼時,家中的長輩都告訴他們知道原因,讓他們增加知識,追溯節日與家族史跡,從小培養他們有著傳統的意識和觀念。
每年歲暮,祥福的母親都帶著他們到附近夜市買西瓜,然後各自抱著西瓜開開心心地回家,這給孩子留下個美好的歡樂印象。
孩子能說6種言語
所謂“多一種語言就是多一分本錢。”時下,九零後或零零後的孩子,若果他們若能說母語那是很好了,更何況能說6種言語。不過,蔡祥福的兩個孩子卻能夠說6種語言與方言,相信目前沒有多少個。
其實,祥福是潮州人,太太是福建人,他的孩子在外婆家時就說福建話,當在奶奶家時就講潮州話。在學校,他們就讀越、英和華文3 種語言。而老師是廣東人,同學多數是華人弟子,大家都以廣東話溝通,無形中,他們多懂一種廣東話,只是說得不太流利。
當問及他們為什麼肯說這麼多種語言時,蔡祥福說:“當與他們溝通時,我們兩邊的家人儘量跟他們說自己的語言。於是,他們不得不聽不說了,就這樣把他們養成了習慣。其實,他們只是一張白紙,你寫什麼他們就記什麼,所以家庭是孩子最佳的榜樣。你在做他在看,你在說他在學,所以我們一言一語,一舉一動,他們都十分留意。”
共聚天倫之溫馨
家人與孩子之間的感情溝通與增進十分重要。所以每個週末,他們夫婦就抽點時間帶兩個孩子去逛逛超市或娛樂區遊玩等。
祥福夫婦認為,這個看來雖是平常之事,其實給孩子帶來不少的見識。第一,能讓他們看到、摸到、聽到的東西,同時認識到外面環境的現實生活。第二,讓他們出來活動,蹦蹦跳跳,歡度童年。看見他們流露出天真爛漫的可愛,心裡有說不出的快樂。在週日早上,他們就帶孩子去吃早餐,然後去逛街以讓他們享受天倫之樂,與家人共渡快樂的時光。
蔡祥福夫婦帶著孩子去游玩。
家和萬事興
這就是祥福用心經營一個幸福家庭的宗旨。夫婦之間吵架是日常之事,但是,祥福認為最好解決問題是要其中有一個冷靜、寬容和樂觀。所以,當與妻子放生口角時,他多數選擇安靜和忍耐。他想,妻子為我們要生兒育女,照料家務等,犧牲太大了,身為丈夫應該多關愛妻子才是。此外,為了要孩子成為一個好孩子,除了教育外,首先要理解孩子的心理,有時不要太嚴肅,要有點幽默來讓孩子覺得容易親近,他們才能開開心心地跟自己聊天和談心事。
可以肯定,沒有什麼比家庭 溫暖,沒有什麼比親情與一個有好教養的家庭更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