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物出口取得突飞猛进增长 经济复苏积极增长 南部东区乃祖国社经发展铜城 2024年货币政策调度任务指示 信贷更显活跃 利率或将调升 为经济增长目标创造动力 第十五届国会今日召开第七次非常会议 外汇创新高 我国4个月贸易顺差84亿美元 资金开始流入经济 商品大减价以招徕客户 苹果希望在越南增资扩产 越日签署交通领域全面合作协议 蔬果出口继续成为农产品亮点

弘扬传统 兼收并蓄

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4 周年之际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之际,中国政府于日前发布了《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白皮书,系统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源由和目标、内容和实质,概述了过去10年来中国在践行这一理念上所付诸的实际行动。白皮书中详细解读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悠久的历史传承、鲜明的时代印记和丰富的人文内涵。
弘扬传统 兼收并蓄

  (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难题的重要启示,蕴含着丰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基因。

  中华文化以和合理念为精神内核,秉持“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价值取向,追求“和衷共济、和合共生”的高远理想,推崇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遵循“强不执弱,富不侮贫”的交往原则,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

  中华民族自古尊崇仁德博爱之心,倡导“德不孤,必有邻”的精神追求,坚守“亲仁善邻、讲信修睦”的处世之道,奉行“义利并举、以义为先”的义利原则。

  中华民族一向崇尚立己达人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相信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中华民族始终遵循“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践行“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的生态观,体现了对天地宇宙的敬畏和热爱、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

  (二)体现中国共产党的世界情怀

  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之一。 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坚实基础、探索了历史规律、开辟了广阔道路。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发展自己、兼济天下、造福世界,不仅要让中国人民都过得好,也帮助其他国家人民过上好日子,努力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共二十大报告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把中国的前途命运和人类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和拓展的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也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无论是人口规模巨大、共同富裕,还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或者是走和平发展道路,都为发展中国家贡献了具体可借鉴的历史经验,为携手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提供了更为健康、更可持续的选择。

  (三)弘扬新中国外交优良传统

  70多年来,中国外交在国际风云激荡中成长奋进,积淀了优良传统,砥砺了坚韧风骨,铸就了独特精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继承和发扬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理念、战略思想和优良传统,并在波澜壮阔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中不断守正创新。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个世界”等政策方针和思想,在国际舞台上站稳了脚跟、赢得了尊重、扩大了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重大论断,宣导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中国全方位外交取得重要进展。

  进入新时代,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中国创造性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建“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新理念,宣导全球治理观、正确义利观、安全观、发展观、合作观、生态观等重要理念,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四)兼收并蓄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把人类历史长河中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文化弘扬起来,凝聚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人民的价值共识,汲取世界多元文明相融相通优秀成果,反映了全人类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心声。

  世界各国文明中都蕴含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智慧。古希腊哲学家以城邦为蓝本对人类共同体进行了早期探索,认为需要通过一致行动追求共同利益,主张人类必须互相保持和谐生活。印度古老典籍记载着“天下一家”的箴言。非洲传统价值理念乌班图精神,宣导“我们在故我在”,强调人们彼此依存、密不可分。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反映了和平发展、团结共生、合作共赢等不同文明之间的互通之处。俄罗斯有谚语“风雨同舟就能无惧风雨”;非洲有谚语“一根原木盖不起一幢房屋”;阿拉伯有谚语“独行快,众行远”。这些都体现了深厚的世界文化渊源和丰富的思想底蕴。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为遵循。近代以来,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的平等和主权原则,到日内瓦公约确立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从联合国宪章明确的四大宗旨和七项原则,到万隆会议宣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些国际关系演变积累的公认原则,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

  可以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仅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伟大情怀之结合,更是世界各国文明精华的融合,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反映了世界人民追求和平、正义、进步的心声,汇聚了各国人民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展望未来,这一理念必将焕发出愈发鲜明的真理力量、更为彰显的引领作用和超越时空的思想伟力,为人类社会开辟共同发展、长治久安、持续繁荣的美好愿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我们所处的时代,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优化了资本、资讯、技术、劳动、管理等生产要素的配置,把一个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连成了汪洋大海。各国不是乘坐在190多条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任何一国即使再强大,也无法包打天下,必须开展全球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共渡难关、共创未来。我们期待同包括越南在内的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不懈奋斗和前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