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來,默克爾為德國和歐盟政治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她的離任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終結。本次大選將決定誰能成為默克爾的接班人,以及德國和歐盟今後走向,因此吸引輿論的高度關注。
從2005年起,默克爾所屬的聯盟黨連續四次贏得聯邦議院選舉,默克爾也連續四次出任總理。“德國母親”,這是德國人對默克爾的暱稱。在大多數新世紀出生的德國年輕人記憶中,總理一直就是這位“母親”。過去16年,德國和歐盟經歷重重考驗,包括國際金融危機、歐洲債務危機、難民危機以及新冠疫情危機等。默克爾雖努力減小這些危機對德國的負面影響,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即將進入“後默克爾時代”的德國依舊面臨諸多重大挑戰:新冠疫情尚未結束,防控任務依舊艱巨;德國傳統製造業面臨數位化轉型的緊迫任務,應對氣候變化政策可能對傳統工業造成影響;移民大量湧入在緩解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各種問題的同時,也對德國社會造成衝擊,導致政治版圖碎片化,傳統大黨影響力下降,綠黨及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德國選擇黨崛起。
本次選舉選情異常膠著。此前民調支持率一直領先的聯盟黨近來被老對手社民黨反超,但社民黨也只領先兩三個百分點,誰能贏得最多議席還很難說。由於兩大黨支持率都只有百分之二十幾,加上社民黨此前已表示不願再與聯盟黨聯合執政,因此未來執政的很可能是一大黨加兩小黨的三黨聯盟。這得小黨重要性大大增加,給未來組閣帶來了更多不確定性。而更多小黨的加入也將影響新政府的政策走向。作為總理候選人,聯盟黨的拉舍特和社民黨的肖爾茨都有可能上台執政,但他們都不是默克爾那樣強勢的領導人。諸多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挑戰,都將對繼任者構成巨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