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溯源,嘉富街在解放前起自第五郡三叉橋旁的金邊街,全長逾二公里。在南方解放後,嘉富街則從第五郡第十三坊鵝貢街的三岔路開始,至第六郡第三坊的范富庶街三岔路。此街路經第五郡與第六郡接壤的吳仁靜街、第六郡第一坊的朱文安街、黎直、平西、高文樓和第三坊的梅春賞街。
這條街上有著國家歷史遺跡的“地下印刷室”,即華文《西貢解放日報》的前身。此外,還有阮惠小學(前是平西學校),范廷虎初中學校(以前是新會華文小學);還有多條古巷等,但主要集中在第一坊。但是,在第六郡第三坊的嘉富街路段是從該郡第一坊與第三坊的梅春賞街至第三坊的范富庶街。這一段路,有許多幾層高、堅固漂亮的水泥房子;但還有若干鋼瓦矮小的房子,貧富懸殊。第三坊嘉富街路段不到半公里,交通流量較少,第三坊政府認為這是很符合作為一條民族文化與餐飲的街道以促進社經發展。因此,該坊在今年初已宣佈將它作為一條民族文化餐飲街。在公佈的儀式上,郡黨政部門領導應邀出席。當天,該坊還舉辦裹粽比賽,表演龍獅歌舞和粵劇節子戲、書法揮毫和擺售華人美食等;雙成隆安公司董事長丁文森值此給該坊窮人贈送禮物作出關照。
第三坊將推動民族文化。圖為梁美美(左)與楊群愛演出的粵劇節子戲。
據介紹,第六郡第三坊面積共有21公頃,逾9000人口,其中華人佔六成。該坊東面與該郡第一坊梅春賞街接壤;西面與第七坊平仙街接壤;北面與第四坊范文志街連接;南面是與本市血脈的武文傑街其中一段。該坊的大街包括有武文傑、平仙、范文志、嘉富、范富庶和梅春賞街,但沒有旅遊景點和特徵的行業來發展經濟。筆者詢問多位住在該街、經過兩個世紀的老街坊得知若干史跡。如果我們打從梅春賞街朝向范富庶街行駛,那麼右手邊都是民宅,有幾條巷子通往范文志街。而左手邊有一半的路段民宅的後面,都是一些古老的大倉房和荒地,可以通到武文傑街(前是陳文矯街)。再往前走,還有幾間外貌舊式建築的倉房。在這些舊倉房的旁邊是於2017年9月份投入使用的新建范富庶高中學校,校旁有一幢在2018年建成20多層中上級的Viva住宅區公寓,成為古今交錯的風景。據悉,該校和公寓地皮曾是一片空地、垃圾場、倉庫、織布廠、染布廠、機器廠和光明電芯廠。而公寓可從嘉富街(公寓後門)通至武文傑街(公寓前門)。此外,該公寓旁邊最近已開通一條從嘉富街通往武文傑街的小路,以 減輕范富庶街交通流量。目前,Viva住宅區公寓是該街唯一的亮點。
范富庶高中學校與Viva住宅區公寓是該街唯一的亮點。
我們從Viva公寓再往前走幾十米,就有一條小巷,裡面有一間小小的土地公廟。巷邊就是一座兩層的舊式公寓。這公寓人人都叫為“美國樓”。據悉,在解放前,這裡是一塊空地的自發性市集,後來被當時政府解散後,就建成這兩層的公寓,是美國駐軍之地,故有“美國樓”之稱。“美國樓”的旁邊有一條巷,遠近聞名的福建私房菜館就在裏面,它以福建菜餚特色而出名。至於該公寓的對面是維新塑料公司產品分配處,之前這裏是著名的夜蘭牙膏廠。當我們走到附 近街尾,右手有一家棠記小炒店,晚上才營業,已是數十年的老店了。
據介紹,該街有4家餐館,全部都獲得食物安全證書。28戶路邊餐飲點,34經營戶和104戶其他小經營。該街的特色是數十年來,每逢端午節來臨,在農曆四月底開始,在Viva住宅區對面一帶的幾戶人家都會裹鹹肉粽子出售。我們走過這段路時,就看到很多人在裹粽、煮粽,香氣彌漫。近幾年來,有一兩戶人家全年都有擺賣鹹肉粽。第三坊人委會副主席連志光表示,這是一條具有很大潛力發展的街道,該坊武文傑街的Satra商貿中心正在興建中;還有武文傑街上的豆腐-濱藝涌遊船的旅遊。因此,該坊政府決定將嘉富街打造為民族文化餐飲街道,並定下以下的目標:動員各經營單位登記經營,確保食品安全和作出環保,保持秩序治安與消防安全;提高餐飲單位的數量與品質。此外,擬在元旦、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和年內各大節日等舉辦各項慶祝活動,致力營造為民族文化與餐飲的好地方,成為消費者一個好去處。
第六郡第三坊嘉富街路段的舊式建築。
誠然,萬事起頭難。該坊是從零開始,還得作出大力推動和宣傳。目前,該坊正在招商引資,協助和創造經營條件;希望在國家與人民的努力下,讓這條民族文化餐飲街能早日成為人人一個佳選的打卡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