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眾多熟悉的善長人翁當中,除了經商取得盈利,以取之社會回饋社會或純粹為捐獻愛心的人士當中,有一大半熱心讀者是女性,她們有的是全職家庭主婦,有的是上班族,無論是什麼階層,有著怎樣的身份和地位,其共同點就是樂於行善。值“一〇‧二〇”越南婦女節即將來臨,我們謹介紹數位對慈善工作善心滿滿,但不願透露姓名的熱心女性。
在多年接觸的過程中,我們印象最深的是住在新富郡、年近八旬的阿姨,她近乎每個星期都騎著殘舊的自行車前來報社捐款,許多年來風雨無阻地捐獻愛心。問她為何不讓家人載來,她笑道:“我來做善事家人都不知曉,這是兒孫們每個月給我的生活費,我年紀大了,吃的不多,用的更少,所以用這些積蓄來幫助需要的人,就覺得生活很充實,自己又開心。”不懂騎摩托車、年逾花甲的另一位阿姨也愛行善,她不僅出錢出力,還動員海外的朋友一起做善事。在閱讀本報每週三的慈善版後,除了前來報社樂捐善款,她還叫摩的依據病人的地址,親自上門瞭解實況,並向他們轉交朋友委託捐助的醫藥費,跟著拍照給朋友做個交代。
有些病人因為需要長期醫治,醫藥費確實成了一大重擔,她則每個月自掏腰包資助一筆錢,有的場合維持1年之久。她告知:“有人說,有捨才有得,我則簡單認為,用在吃得好穿得美的錢來做善事,總覺得自己更加富裕。”此外,通過做善事來教育兒孫們懂得分衣讓食,助人為快樂之本是若干年輕媽媽和年邁老人家的做法。她們在方便的時候都會攜帶自己的兒孫來報社捐獻一份心意,從而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培育下一代懂得節儉美德,懂得關心周圍不幸的人。
另外還有打工族的青年,她們除了本身愛行善之外,還動員家族、公司的親戚朋友、同事一起做善事,每次捐款總額有千萬元之多,不僅資助病人醫藥費,還捐助各慈善單位活動經費,計有:林觀精舍、玉光精舍和聚群居的老人,第五郡、第六郡東醫會慈善診所,腫瘤醫院的病童,故鄉人道中心、武鴻山殘疾少兒養育中心、將來特殊學校的孤兒及不幸小朋友,本報慈善基金,若干省、市的建校活動等,都給予踴躍支持。
有賴眾多熱心讀者持之以恒的贊助,特別是這些隱名的慈善之花的默默支持,本報慈善工作組方能做好自己的本份,盡所能去幫助弱勢群體,將所有熱心讀者的愛心轉送到華人貧病者,讓他們感受到人間有大愛,世間自有真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