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我國今天的獨立、自由、幸福,有成千上萬的榮軍、烈士默默為革命事業而奉獻和壯烈犧牲。他們的愛國精神值得年輕一代致敬和學習。本市有一位華人革命有功者,一直默默的關愛戰友以及尋找華運榮軍烈士事蹟,並記載他們的保家衛國的崇高精神。那是海南會館常值副理事長、市華人抗戰傳統俱樂部主任孫盛強。孫同志希望用自己的記憶、用真人真事寫下當年華運革命的一幕,讓年輕一代對我國當年革命事蹟有更全面了解的同時,學習他們的愛國精神。
在一個明媚的清晨,筆者有幸聆聽孫盛強同志講述他與戰友當年參加華運革命的事蹟。筆者了解了當年的部隊在行軍時所遇到的困難及危險實在教人欽佩,致敬。孫同志當年參加華運革命活動時才16歲。當時他在英德學校(現為陳開源高中學校)讀書,得悉華運處發動革命活動,華運處已動員愛國華人青年加入革命運動,加入正規部隊行列。雖然年紀尚輕,但他深深體會到祖國正陷入水深火熱中,憑著愛國精神,他便參加了華運革命運動。沒想到這一革命就逾十年。孫同志與戰友共同經歷過古芝、平陽、隆安、西寧、檳知、同奈等省、市的革命活動。在行動中有幾次差點兒中槍,但都幸運躲開。行軍路程遙遠又危險,不但要背著裝放衣服的沉重背包,還要帶米、鹽和鍋、被子,路上邊步行邊煮飯。把煮好的飯與鹽巴揉成團,準備路上吃。此外還要種植薯子,讓路上有糧食。由於缺食,有的部隊受不了發高燒病倒了,大家互相照顧,互相安慰共同渡過最困難時期。可見當時戰友之間的感情是多麼深厚。無論晴天還是雨天,無論路途多麼遙遠艱險,大家都同心合力保家衛國,為革命事業的勝利而奮鬥。南方解放,國家統一後,孫盛強同志在第五郡人委會、飲食管理中心工作、退休後參加海南會館理事會,他一直為關愛貧困戶及戰友的生活而努力。他希望發揚“飲水思源”、民族大團結傳統精神。
為了記載當年革命的事蹟,為了記載華運處華人革命有功者值得華人自豪的愛國精神,解放後,孫同志決定把自己親身經歷的事和物寫下來,同時採訪榮軍,尋找烈士的革命事蹟,編成一本書,命名為《時間記憶-難忘的路》,於2012 年正式出版。該書備受廣大讀者的好評及贊同。通過該書讓年輕人猶如置身當年的抗戰情景,如此驚心動魄,生動感人的一幕幕在書中重現出來。了解許許多多部隊日常生活、真人真事所遇到的困難。在困難中他們不屈不撓,他們始終堅守崗位,堅守革命精神。
孫盛強同志表示,現在市華人抗戰傳統俱樂部還有358位會員健在。在今年下半年裡,該俱樂部督促各郡縣的組長盤點會員人數,並了解他們的健康和生活狀況,以便對家境困難和患病的場合及時給予幫助,加強推動關愛戰友的工作;搜集相關資料,編輯出版市華人抗戰傳統俱樂部紀要,他老人家希望這將會是一部了解市華人抗戰傳統俱樂部歷 史的珍貴資料,日後年輕人 可查尋資料及銘記革命有功者的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