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陳老師讓大學生們玩“投針驗巧”,就是在水盆中輕輕放入縫衣針,並看針是上浮還是下沉來判斷是否“得巧”。此外,還有玩“投巧芽”來驗巧,就是把前幾天泡好的豆芽投在水裡,然後把燈熄滅,只有燭光,然後看豆芽的影子來檢驗得巧或否,有的豆芽影子像花朵、動物、鳥類等很是特別。與此同時,陳老師也向大學生談起七夕節由來和當地華人至今還保存的拜七姐的風俗習慣,並解釋七夕節吃紅豆就脫單並非是華人傳統習俗。值得一提的是,文郎大學外語系中國語言專業的約100名大學生已參加玩遊戲瞭解七夕節活動。據該校外語系中國語言專業講師陳志明告知,每到華人傳統節日,他都盡力讓大學生透過玩遊戲、縫製“草藥餡”粽子香囊等來瞭解華人風俗習慣。
〔又訊〕值一年一度農歷七月初七“乞巧節”,又稱“七夕”,昨(3)日,堤岸區的若幹華人傳統市集擺賣許多應節供品。
人們在白鐵街市選購應節供品。
近日來,在第五郡馮興、巴迫街市;第六郡平仙街市;第十一郡的白鐵、富壽等街市,除了各種花果外,還有棋子餅、白糖餅、七姐盆等。昨日,還特別擺售禾秧和花生等,大家紛紛選購以備在夜晚用來拜祭牛郎織女。該習俗在堤岸地區通稱為“七姐誕”,多由廣東人祭拜。他們於七月初六晚,設案擺滿花果和各種供品,然後焚香點燭,向星空求拜。值得一提的是,部分有女兒的家庭才進行此儀式。
“七夕”是紀念牛郎與織女一年一度鵲橋相遇浪漫且淒美的日子,是廣東人的傳統習俗,一般福建、海南、客家、潮州人沒有。而這習俗隨著時代的變遷日漸簡化與淡化,很多家庭已沒有過這個節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