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歐盟機構領導人的“換屆年”。自5月26日歐洲議會選舉落下帷幕後,歐盟內部已就下屆領導職位人選多次協商,但各方分歧不小,始終無法達成共識。本次特別峰會進行得依然十分艱難,甚至刷新了歐盟峰會的會期紀錄。會議先是從6月30日晚一直持續至7月1日中午,2日中午復會後,直到當地時間下午7時,歐盟28國領導人才最終就人選名單達成共識。
歐洲理事會決定提名德國國防部長馮德萊恩擔任歐盟委員會(歐委會)主席,此外還選舉比利時首相米歇爾擔任歐洲理事會主席,提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擔任歐洲中央銀行行長,提名西班牙外交大臣博雷利擔任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4人之中,馮德萊恩和拉加德是女性。馮德萊恩來自歐洲議會最大黨團歐洲人民黨黨團,是德國總理默克爾的盟友,屬於歐盟機構中的新面孔;拉加德是法國人,擁有豐富的財經從業經驗,得到法國總統馬克龍的大力支持。另外兩人中,米歇爾來自歐洲議會第三大黨團歐洲自由民主聯盟,得到馬克龍支持;博雷利是西班牙工人社會黨成員,得到西班牙政府力挺。
歐盟新領導層人選名單之所以久拖不決,皆因歐盟內部利益訴求太過繁雜:不僅要平衡歐洲議會各黨團間的利益,還要顧及性別平衡(至少要有一名女性);既要平衡成員國政黨與歐洲議會黨團的利益差異,又要平衡新老歐洲、南北歐洲的矛盾,同時還要兼顧大國與小國以及大國之間的不同利益訴求。
德、法、西、荷四國領導人在二十國集團(G20)大阪峰會期間曾拿出一份“大阪協定”。媒體披露的內容顯示,該方案提名歐洲議會第二大黨團社會黨黨團“領銜候選人”、現任歐委會第一副主席的荷蘭人蒂默曼斯出任歐委會主席,而此前被外界看好的歐洲人民黨黨團“領銜候選人”、德國人韋伯則被提名出任接下來的兩屆歐洲議會議長。方案同時提名一名來自中東歐國家的女性政治家擔任歐洲理事會主席,並將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劃歸”歐洲人民黨黨團。
這一方案一經公佈便遭各方反對。歐洲人民黨黨團不願將歐委會主席一職拱手相讓,認為默克爾放棄支持韋伯轉而支持蒂默曼斯是為了拉攏其所屬政黨基督教民主聯盟在國內的執政夥伴德國社民黨,是將德國利益置於黨團利益之上。匈牙利、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中東歐國家則堅決反對蒂默曼斯出任歐委會主席,認為他對新歐洲地區“抱有偏見”,南歐國家意大利對此也表示不滿。
根據歐盟規則,被提名的4人中僅有米歇爾可直接就職,其他三人還需經過一定程序,其中最重要的歐委會主席一職需要歐洲議會投票表決通過。從名單公佈後歐洲議會各黨團的反應看,馮德萊恩能否最終成為下一屆歐委會主席似乎還存在些許變數,如果她不能通過表決,可能使整個歐盟新領導層人選方案作廢。
歐洲議會舉行了第二輪投票,意大利議員大衛‧索薩利以345票獲得絕對多數支持,被任命為新一任歐洲議會主席。在稍早前舉行的第一輪投票中,共有662個有效投票,但四位候選人均未能獲得絕對多數(332票),其中索薩利以325票領先。而後的第二輪投票中,共有666個有效投票,索薩利以345票,超過了絕對多數所需的334票,成功當選歐洲議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