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協定細節將繼續敲定,協議最終有望於2023年落地實施。然而,對於部分依靠低稅率吸引外資的國家來說,矛盾仍難以調和。面對美國的施壓,不少國家已經在尋找出路。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表示,在經過兩天談判後,130個國家和地區已同意進行全球稅務改革,並簽署了全球稅收協議,支持跨國公司徵稅地和15%全球最低企業稅率的新規。包括美國、中國和法國在內的所有二十國集團(G20)國家和全球主要經濟體都支持該協議,二十國集團財長計劃於7月9日批准該協議。該協議中的許多細節,如對金融業和製造業可能的豁免,已經被排除在當前的協議之外,並將在10月之前敲定。談判代表們希望,詳細的改革方案能在2023年落地實施。不過愛爾蘭及韓國等國家則表明暫時不會支持方案。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在一份聲明中說:“今天是經濟外交歷史性的一天。
今天,代表全球GDP90%以上的130個國家達成了協議,這是一個明顯的信號:距離逐底競爭結束又近了一步。”歐盟委員會稅務主管真蒂洛尼也在推特上對這一交易表示歡迎,稱此為“好消息”。實際上,近年來經合組織成員一直在就全球最低企業稅率議題進行討論,但始終未能付諸實踐。今年4月初,美國財長耶倫再次呼籲設立全球企業最低稅率。七國集團財政部長6月初發表聲明說,七國集團財長達成一項歷史性協議,支持把全球最低企業稅率設為至少15%,並將在改革國際稅收規則、取消數位服務稅等領域進行協調,以適應全球數位時代。
具體來說,全球稅收制度改革有兩個獨立的提案。所謂的第一支柱原本僅針對科技巨頭,並將迫使它們在所有開展業務的國家/地區對超過一定門檻的利潤納稅。但在華盛頓4月公佈新提案後,這些措施的範圍擴大到全球前100家年收入為200億美元的數位和非數位公司。利潤率超過10%的公司被要求在其經營活動所在國納稅,而不僅僅是在其總部所在地。第二個提案被稱為第二支柱,將設定至少15%的全球最低公司稅率,以便使跨國公司無法貨比三家地尋找稅率低的司法管轄區進行避稅。
經合組織表示,支柱一預計將會在各個國家和地區間重新分配每年約1000億美元的收入,而支柱二則會每年新增1500億美元的稅收收入。然而,這項旨在阻止谷歌、亞馬遜等企業巨頭將其全球收益藏匿在低稅收國家或避稅天堂的全球性提案,在談判中產生了嚴重分歧。據一位與會官員透露,反對的國家包括愛沙尼亞、肯雅、尼日利亞、秘魯、斯里蘭卡、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群島St.Vincent以及巴巴多斯。這些國家擔心此類提議會削弱它們對國際公司的吸引力,並對其國家主權構成直接威脅。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愛爾蘭官員解釋了拒絕簽署協議的原因:“愛爾蘭政府支持合理的全球稅收改革。但愛爾蘭不能簽署不包括對我們重要具體問題和政策作出有力保證的籠統措辭。”為避免反對意見,其他國家的官員,尤其是美國官員表示,其國內立法的最新修改將使跨國公司幾乎不可能繼續只在這些低稅率地區納稅。
路透社稱,不願加入的國家面臨被孤立的風險,因為不僅所有主要經濟體都加入了該協議,許多著名“避稅天堂”也同意加入。據德國《南德意志報》網站此前報導,全球最低企業稅率的提議在瑞士引起了不小轟動。作為歐洲的“避稅天堂”之一,現在瑞士正在思考如何以其他方式來吸引公司。幾周前,瑞士財長毛雷爾已經提到了免除企業環境稅的可能性。楚格州財長坦勒則提出了進一步建議:研發補貼、員工稅收減免以及降低非工資勞動力成本。行業協會也在討論諸如補貼、投資優惠貸款甚至國家為新員工繳納社保等措施。
輿論普遍認為,鼓動設定全球最低企業稅率的背後,是讓全球為美國利益“埋單”的思路。瑞士將其稱之為大型工業國的“令人難以承受的雙重標準”。非政府組織法國樂施會發言人帕里內洛說:“該協議不僅仍然為跨國公司逃稅留下漏洞,還將加劇富國和窮國之間的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