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加两国在各领域已深化发展 外国投资资金达逾 61 亿美元 出口澳洲市场农产品激增 阮富仲总书记与俄总统普京电谈 第十一届市委第28次会议开幕 基于尊重国际法准则捍卫国家海洋海岛主权 降低短期美元汇率投机压力 国会主席接见芬兰议会议长 3个月出口果蔬创汇逾10亿美元 越南坚决驳回所有东海违法要求 陈留光副总理出席德农省规划投资会议 具体化越美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係 为越中两国日益紧密商贸往来贡献力量 无现金支付促进数字消费发展 本市与中国陕西省推动商贸等领域合作 向高新技术农业提供逾1万7000亿元优惠贷款 疏导国内外投资基金

企業須革新才可持續發展

今年前8個月共有8萬5500 家企業歇業,同比增24.2%,每月平均有1萬1400家企業退出市場的事件真令社會擔憂。
我國吸引不少高新技術企業投資。
我國吸引不少高新技術企業投資。
我國政治體系盡心盡力地控制疫情,但疫情仍複雜多變,對經濟造成嚴重的影響。

如何阻止危機擴散,維持穩定節奏以輔助企業可持續發展?各家企業要做好準備工作,繼續建立和維護可持續發展結構,這是眾人關注的問題。

中央經濟管理研究院(CIEM) 副院長潘德孝接受訪問,同時提出若干開放建議。

記者(●):請問,憑藉可持續發展經濟的目標,其中,競爭力強勁和內力充足的企業才能倖存並越過疫情難關,我們已開展什麼行動?
潘德孝副院長(▲)
:可持續發展顯然不再是新概念。甚至我們於過去多年已有經歷和應對實況。我國政府也採取了許多具體措施,如2017年制定有關可持續發展的2030年議程國家行動計劃,其中,承諾與國際社群一起實現17項目標。

由去年起,政府還開展有關2021 年至2030年階段可持續發展生產與消費國家行動計劃,以及其他各項行動。

在面臨疫情壓力的挑戰、困難多和經濟危機延長之際,從中央至地方政府和企業於未來期間要做出更大努力。政府還向國會呈遞《統計法》修訂草案。據此,補充我國承諾落實2030年議程國家行動計劃的可持續發展測量指標是目標之一。

與此同時,政府正在修訂並即將頒行綠色增長國家戰略,取代我國於2012年頒行的戰略,特別是計劃投資部正在向政府呈遞有關可持續經營的民營領域企業輔助計劃。

因此,政府於未來期間將採取許多強有力和堅決的行動,投資提高該經濟領域的質量。
在可持續發展與應對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須討論重組經濟架構,包括疫情後的經濟復甦問題。去年,20個發達國家舉行會議時曾公佈相關計劃。其中,公佈並強調加強、具覆蓋性、可持續復甦的目標。

此次公佈的國際通牒很明確,即“經濟復甦不是在原有道路上恢復,而要在新道路上強勁復甦。無論如何,我國都已受影響。我國的復甦要強調可持續發展問題。據很多研究報告顯示,疫情已證明一部分原因是我國於過去期間尚未發展或還不充分注意;未著重覆蓋性發展或繁榮發展。疫情也暴露了我國經濟發展模式的薄弱。因此,世界多國開展各個經濟復甦刺激計劃,如可持續復甦或綠色復甦計劃,我國也不例外。

●政府已實施主張,那麼企業如何響應?
▲政府很希望並落實不同政策促進可持續發展,為企業創造順利的環境和條件。但問題在於只有政府行動,而企業袖手旁觀,將難以得到革新。因此我認為,即使政府的政策尚未出台,企業也須革新以趕上可持續發展趨勢。

上述革新的理由如下:只有可持續發展才能提高企業的活動效率並節省開支。這是為了企業的利益。此外,可持續發展還在應對氣候變暖中給企業帶來積極的影響。也正因為社群追求及選購綠色、有機、安全、完美的商品,故民眾的消費習慣會改變。由此看來,企業不得不革新以適應社群不斷改變的需求。歐洲至2030 年將不再售賣使用汽油或柴油的新車。

此外,歐洲議會還決定,從2023 年起將對包括軟件在內的有形和無形產品徵收跨國碳稅。今日技術可準確地確定一件襯衫會向環境中排放多少碳。這是他們對產品徵稅的依據。因此,如果越南和各國企業不革新產銷模式,不瞄向更環保、安全的生產過程,顯然競爭力將薄弱和開支遞增,當然未來期間也難以把握發展機遇。此舉完全取決於企業的行動。

另一個重要的細節是,各國以及我國政府都已開展經濟刺激計劃以鼓勵企業。這不只是輔助企業在原有道路上復甦,而是綠色與可持續發展輔助計劃。因此,若企業不革新,他們將在受益對象中淘汰自己,或錯過享有政府輔助政策的機遇。

●請問您,在目前的情況下,企業應該開展什麼行動?
▲去年,越南工商總會(VCCI)已進行調查。據此,50%受訪企業透露,正在投資和培訓勞工以瞄向可持續發展的趨勢;33%企業正在應用資訊技術以提高具可持續性的生產效率。由此看來,企業已經開展相關 行動。

我認為,未來期間,企業要開展更強有力的行動。我想勸喻企業須重組架構,不僅是應對疫情或維持產銷活動,還要革新經營模式和重組經營架構,旨在達到更可持續經營的目標;為了企業的利益,也為了提高政策享有能力,政府未來將推出快速和可持續發展的刺激計劃。對於企業而言,適應或革新以瞄向可持續發展,既具有企業的內在因素,又是企業為了生存而非行動不可的外在“強迫”因素。

記者:謝謝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