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越南工业区可持续发展 越日两国关係蒸蒸日上 越加两国在各领域已深化发展 外国投资资金达逾 61 亿美元 出口澳洲市场农产品激增 阮富仲总书记与俄总统普京电谈 第十一届市委第28次会议开幕 基于尊重国际法准则捍卫国家海洋海岛主权 降低短期美元汇率投机压力 国会主席接见芬兰议会议长 3个月出口果蔬创汇逾10亿美元 越南坚决驳回所有东海违法要求 陈留光副总理出席德农省规划投资会议 具体化越美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係 为越中两国日益紧密商贸往来贡献力量 无现金支付促进数字消费发展 本市与中国陕西省推动商贸等领域合作 向高新技术农业提供逾1万7000亿元优惠贷款 疏导国内外投资基金

應用科技提高農業產量

農業與農村發展部表示:農業領域應用科技有長足的進展,故產量增加和佔農業生產領域的增長價值佔逾30%。種植、飼養、養殖水產等活動的高新技術應用模式將經濟效益提高了10%至30%。
以新技術種植無公害蔬菜。
以新技術種植無公害蔬菜。
不再附屬於稻穀
2008年,我國只有5種農產品的年均出口額達10億美元,10年後卻有10種商品達逾10億美元,其中有6種達逾30億美元。越南農業科學院表示:在上述時間內,科學技術部門已輔助培育種苗、改良耕作技術、組織及管理生產,使稻穀產量增加4.3倍、玉米增13.4倍、咖啡增234.5倍、飼養增30倍、水產養殖增25.2倍、農業生產價值增5.1倍。生物工藝、灌溉技術、化肥、飼料、防控疫情、收穫、屠宰、加工和收穫後保管等環節日益進步,既提高產量又確保產品質量達市場要求。

從2013年至2018年階段,種植領域應用科技培育214種新作物,產量比一般種植作物高10%至15%。其中有137種新糧食及食品類作物,15種新花奔,21種果樹,41種工業樹。除了培育新作物之外,103項進步技術研題獲公認並投入應用。各科技進步不單只為糧食生產活動服務,而且還供出口。
應用科技提高農業產量 ảnh 1 我國種植外國的紫玉米品種。
太平省是種植面積縮小,但產量遞增的地方之一。稻田種植面積由1975年的9萬公頃減至2018年的7萬3000公頃,但產量仍達逾百萬噸,但須靠應用研究新稻穀品種。越南農業學院表示:過去幾年的稻米產量遞增,主要來自入項因素和科學技術。各科學家正在採取培育新稻穀品種的現代方法,如:基因技術、精耕、組織培養等,甄選及馴化外來植物,將稻穀品種豐富多樣化,滿足精耕生產的不同要求,可以在酸性、含有鹽份、乾旱、淹水、地形陡峭的丘陵等土壤種植。此外,許多生產環節機械化,從耕作到收穫及收穫後,已解放了不少勞動力,提高效率和減少收穫後的損失。
投資因應氣候變暖
實際上,大米出口量低於玉米和豆醬進口量。太平Seed集團董事長陳孟報透露:糧食不僅有大米,還有肉類、魚類、奶品、蔬菜、豆類、玉米及薯類等。難題是農地已被都市化和工業化。此外,交通道路獲投建,農地的使用目的獲轉為宅基地以出售。此外,氣候變暖越來越嚴重,乾旱、沙漠化、水災、土地和水源污染等現象也令農地面積縮小,導致糧食安全不確保。
此外,農民的耕種有欠科學、不持久穩定,導致土地受化工原料污染。須規劃主力糧食作物種植土地以持久穩定,或提高糧食產量。陳孟報董事長認為:越南可以將稻田轉為種植蔬菜、果樹和短期工業樹以出口,會取得更高的經濟效果。首先是研究科技,進行培育高產量、生長時間短、具有良好的天然條件耐受性及抗蟲性工作,特別是因應氣候變暖。將種苗領域工業化以達世界及本地區水準,力爭提高產量和因應氣候變暖。

越南農業科學院表示:為確保糧食安全,新階段的農業科技須確保發展前提,並達到4大標準,包括:食品安全質量;低風險、經濟效果高;有效地使用資源、環保和因應氣候變暖。科技須加強開發遺傳資源,用於研究培訓新品種,但要與高新技術緊密結合。此外,農業部門須快速將各高新技術、先進技術、生物工藝學應用於生產加工和收穫後保管環節,集中發展各個高新技術農業模式,可提高農業產品的科技含量和經濟效益。調整季節和具有天氣耐受性的生產地方,力爭減少風險,開發天然優勢。在農業管理中,推動應用資訊技術和精密工具。最後,加強合作研究糧食及營養安全,減少糧食損失與浪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