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3月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針對中國的備忘錄,宣佈將對中國商品加徵500億美元關稅以來。外界便開始頻頻揣測特朗普此次對中發難背後的真實意圖。
就在此次美國代表團赴華之前,貿易代表團重要成員,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發聲,上海觀察者網報導,萊特希澤表示他的目標是讓中國更加開放,並不試圖改變中國的經濟制度,“這個制度看起來對他們很管用”。
但“讓中國更開放”這樣的說辭似乎並不能真實表達美方的目的。眾所周知,中國仍在有條不紊地擴大市場開放程度。今年4月1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鼇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宣佈,“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與此同時,中國還宣佈放寬汽車行業外資股比限制,降低汽車進口關稅,以及打造海南自由貿易港。
值得一提的是,萊特希澤指責“中國製造2025”產業計劃的目標是掌控未來多數尖端技術。這或許才是美國當局真正的“痛點”所在。美國《洛杉磯時報》也曾分析,中美的主要矛盾在於中國希望擺脫對外國技術的依賴,而美國認為中國試圖控制尖端產業的未來。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專家觀點稱,這次美方代表團訪華的醉翁之意不在貿易。美國已保持了40年貿易逆差,這一狀況遠遠早於中國成為一個貿易大國。美國的貿易赤字主要是由其低儲蓄率造成的,而這基本與中國沒有關係。這場經濟戰更主要是為了保護美國的技術優勢。
針對美國代表團訪華,中方也於近日表明了態度。在5月2日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華春瑩回應了中美經貿磋商的相關問題。在媒體問及中方對此次磋商的期待以及此次能否取得突破時,華春瑩說:“考慮到中美經濟的體量以及關係的複雜性,指望通過一次磋商解決所有問題,可能不太現實。但是,只要美方抱著維護中美經貿關係穩定大局的誠意而來,抱著相互尊重、平等磋商、互利共贏的態度而來,雙方的磋商就是建設性的。”前不久的中興通訊在美遭技術“禁運”事件,再一次突顯出高精尖核心科技對於中國未來發展的特殊意義。
正如《金融時報》分析稱,提升自身在價值鏈中的位置是中國逃離“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少數成功案例幾乎都是能夠從西方吸收技術,然後逐步過渡到發展自主技術的東亞經濟體。因此,美國的舉措無疑成為中國向高收入國家前進道路上的一個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