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繼退出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和《中導條約》後,美方再次選擇脫離重大國際安全協議和條約。美國此舉不僅會損害本國及歐洲盟友的安全利益,而且將使美國與俄羅斯之間進一步喪失互信,也令軍控體系更加岌岌可危。
《開放天空條約》於1992年簽署,2002年起生效,簽約國包括美俄和大部分北約國家。根據條約,簽約國可按規定對彼此領土進行非武裝方式的空中偵察。該條約被視作冷戰結束後美歐與俄羅斯之間構建互信的重要措施,被認為有助於提升透明度和降低各方衝突風險。
美國政府有意退出《開放天空條約》的消息自去年年底就已從華盛頓政治圈傳出。儘管包括美國前防長馬蒂斯在內的多位高官及學者均認為留在條約內符合美國利益,但美國政府依然邁出了“退群”這一步。分析人士認為,這主要是出於以下考慮。首先,美方認定俄方違約。美國務院在21日的聲明中說,美國將在6個月後正式退出該條約,除非俄方能重新履約。過去一段時間裡,美俄雙方就違約問題一直在打口水仗,雙方也均曾對條約執行加以限制:俄羅斯限制美軍機在加里寧格勒等地及對俄軍事演習進行偵察,美國則限制俄方偵察夏威夷。
其次,美方已不再依賴條約允許的方式獲取俄方情報。美國喬治敦大學國際關係副教授馬修‧凱尼格指出,美國已不需要通過偵察機來收集圖像情報。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航空航天安全項目主任托德‧哈里森也表示,條約中允許使用的相機分辨度與目前商用遙感衛星水平類似,而在合成孔徑雷達偵察方面,商用衛星的性能甚至優於條約允許的水平。第三,美國特朗普政府一貫對國際軍控體系持懷疑態度。在其看來,軍控機制對美國限制的嚴苛程度遠超別國,讓美國“吃虧”,而當前特朗普政府內部也缺乏支持軍控的建制派聲音。
分析人士認為,如果美國在6個月緩衝期後選擇正式退約,將令美俄之間的互信進一步喪失,相關軍控體系前景黯淡。針對美國的退約決定,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格魯什科21日一方面否認俄方違約,一方面批評美國政府此前退出《中導條約》等舉動已經削弱了歐洲軍事安全體系,退出《開放天空條約》將對這一體系再次構成打擊。俄國家杜馬(議會下院)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斯盧茨基表示,這是美國政府繼退出《中導條約》之後破壞軍控領域關鍵條約的又一舉動,對歐洲軍事安全體系構成威脅。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評論,《開放天空條約》是軍控中“合作監控”的成功案例,一旦因美國退出而瓦解無疑是對全球軍控體系的一大打擊。
莫斯科卡內基中心主任德米特里‧特列寧認為,特朗普政府在軍控問題上的態度一貫如此,美方退出《開放天空條約》的決定並不算突然。他認為,未來俄羅斯應理性應對,繼續與歐洲國家共同遵守該條約。
分析人士指出,上世紀70年代以來,軍控條約一直是美蘇及其後美俄關係的核心支柱,它的意義遠超過核彈頭的數量或者情報圖像的清晰度。軍控條約為國家間提升互信創造條件,為危機穩定機制提供透明環境。當美方再一次選擇退約,國際社會更加擔心,美國是否願意與俄羅斯續簽將於明年2月到期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
此外,美國政府的退約決定也有損美國自身及其歐洲盟友的安全利益。美國得克薩斯州眾議員華金‧卡斯特羅在社交媒體上表示,《開放天空條約》是一系列精心構建、可有效防止核災難的條約的一部分,特朗普政府的做法將意識形態訴求淩駕於美國人民安全之上。
美國前國務卿舒爾茨和前防長佩里此前共同撰文強調,依據《開放天空條約》,一些偵察能力較弱的歐洲盟友可共享美國偵察機收集到的俄方軍事情報,美國退約意味著這些國家將失去一個重要的情報獲取手段,直接影響它們的安全利益。德國外長馬斯呼籲美國重新考慮退約決定。他表示,該條約有助於北半球地區的安全與和平,德國此前已與英國、法國和波蘭多次向美國表示希望美國能留在條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