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立於1946年11月,當時二戰結束不久,在英國和法國的推動下,37個國家的代表聚在英國倫敦,決定建立真正以和平文化為宗旨的組織--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從此誕生。如今,教科文組織已走過70餘載,擁有195個成員國,以“通過促進各國在教育、科學、文化上的合作,為實現和平與安全做出貢獻”為使命,成立以來該組織在促進和平與可持續發展、減貧、推動文化多樣性、實現全民教育、文化與自然遺產保護等方面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績。
美國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當初的37個創始國之一。然而,70餘載的發展中,二者的糾葛亦是不斷。早在1984年,美國就以該組織過於政治化為由選擇退出,後於2003年回歸。可就在8年之後,教科文組織接受巴勒斯坦為會員國--這直接導致了美國停止向該組織繳納會費,且這錢一拖就是8年,總計超6億美元。2013年,在美國停止繳納會費兩年後,教科文組織暫停了美國的投票權。且在2017年,該組織又宣佈,將以色列控制的希伯倫舊城區列為巴勒斯坦瀕危世界文化遺產,遭到美國和以色列的強烈反對,也成為了美國選擇退出的導火索。
2017年10月12日,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稱因日益累計拖欠的會費、該組織內部亟待改革的現狀、與所謂的反以色列偏見,美國於2018年12月31日正式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為了美國總統特朗普就任兩年來美國的又一次“退群”。
美國宣佈退出後第二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宣佈完成換屆,前任法國文化部長奧德蕾‧阿祖萊在九人競爭中驚險勝出。競選勝出後,阿祖萊曾表示,她上任後致力於“恢復教科文組織的信譽以及成員國之間的信任”。上任一年間,談及教科文組織的改革與發展,阿祖萊曾說:“教科文組織需要與時俱進,關注和解決當下的教育、人口、氣候、科技等問題。”
如今美國與教科文組織正式分道揚鑣,阿祖萊如何填補美國退出後的巨大空白,又如何領導教科文組織內部改革優化,這些問題還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