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創業”
“智慧城市”(smart city)概念於2005年問世,其意義是全部運作系統和所有服務都在應用或配合應用資訊與通訊科技(ICT)、數字技術等基礎上以最佳的方式運作,旨在有效地開拓各資源,維護生活環境,有利於居民和企業。本市學習世界上逾百個國家的智慧城市建設經驗,並運用於具體的場合。因為建設智慧城市是長期的過程,要制定符合的步驟、方案和戰略。
其中,制定全面、集合和邁向未來的本市規劃是在建設智慧城市初期的最基本支柱內容。基於本市總體規劃建設ICT規劃以確保基礎和專業ICT基礎設施都達到全面和精密的程度。由此,對於本市而言,按智慧城市的方向核查、調整規劃是非常迫切和具關鍵性。
按此新方向調整和開展規劃一定對居民群體有巨大影響,所以不僅需要政府的政治決心,還需要提出智慧的方案,以確保在發展之路上,所有居民與本市均獲利。本市經過開展守添新都市區已吸取到很多寶貴的經驗。
上述提案須加緊地開展,但不能“邊做邊計算”,以免從開始就犯下各帶有系統性的基本錯誤;尤其是,先要試行開展各小項目,再推廣至全市。正開展的本市東面創新都市區(位於第二、第九和守德郡)本著守添新都市區、高新技術園區、12所大學共約1500名達博士水平以上的講師和逾7萬名大學生的優勢被視為創新都市區、創業都市區的初始模式,是形成智慧城市的前提,將給本市帶來智慧城市提案多項各珍貴經驗。
一個創業城市可能未達一個智慧城市的程度,但一個智慧城市必須是最佳的創業城市,因為只有智慧城市才能在第四工業革命時期中創造出最佳“創業生態體系”(star-up ecosystem)。新加坡島國的智慧國家建設過程也是將該國變成世界上最值得創業的10個城市之一。
該國的創業生態體系以ICT為基礎,良好地實行私立與公立、私立與私立和公立與公立之間配合、連接模式和“三方” 合作模式,其中國家通過頒行指引政策和提供機制及財政方面的輔助,在配合、連接,以及培育、發展“試行和更新”等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新加坡的智慧國家建設過程已形成由國家研究基金(NRF)協調的冒險性投資項目。
對於這些項目,國家只撥出一定的投資款項,其餘的由各家私營企業籌集。若項目獲得成功,企業可收購國家的股份,萬一失敗,企業每年只要向國家 退還投資金的5%。從2008至2015年,冒 險性投資創業項目失敗率只佔1.7%(25個項目)。
本市幾乎未形成“創業生態體系”,“三方”合作也不緊密,政府對推動冒險性投資的角色未明顯,在創業途中試行和革新並未呈現。建設智慧城市要求國家管理須極其活躍,尤其是在形成和發展創業生態體系以及創業文化中。政府要及早發現事故,一出現異常跡象就立刻重新核查,以及需學習世界上經驗,以解決各項棘手問題。
需要高素質領導、管理隊伍
智慧城市提案將人力放在政府-人力-互動-技術的4大因素中的核心位置。不是技術,而是應用技術的人力形成智慧城市。由此,要注重培訓高素質人力資源和提升市民的IT水平,特別是領導幹部和知識份子扮演著決定作用。
10年來,我國包括本市,資訊技術人力資源數量和質量都增加相當快速。互聯網使用比例達52%,超出世界平均值。資訊技術已覆蓋大部分高中學校和約八成高等、大學院校。該領域勞工人數達逾100萬人。資訊技術(包括硬體和軟件)工業年平均增長率達三成。
近期考察結果顯示,資訊技術已越過財政-銀行和經營管理成為最吸引年輕人行業,顯示在我國(主要是本市和河內)資訊技術行業的潛力很大。然而,與東南亞其他國家相比,資訊技術人力的弱點是英語水平尚低,成為與國際互動、連接過程中的阻礙。為了建設智慧城市,本市政府要進一步加大在民眾中資訊技術培訓力度,促進民眾與政府之間透過資訊技術 連接。
為了建設智慧城市,不僅要有高素質ICT人力資源,還需要全面高素質人力資源,尤其是對於領導和管理隊伍。特殊機制給本市帶來良好的條件以培訓出色的幹部、公務員、職工隊伍;同時吸引眾專家和人才,尤其是在全球智慧城市設計與運作領域的首席專家前來為本市作貢獻。本著市政府和民眾所作出的努力,期望本市將成功地建設智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