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此前報導,這次英國大選投票時間為當地時間7時至22時。英國4690萬名選民在4萬多個投票站投票,投票結果將決定議會下議院650個席位花落誰家。此次投票的出口民調會在當地時間6月8日22時公佈,可根據出口民調初步判斷此次大選的選情。
報導指出,如果各黨支持率差距較大,那麼在當地時間9日3時至4時左右就能知道結果;如果選情膠著,那麼可能要等到6月9日7時左右才能知道結果。一些海外選民等稍早前已通過郵遞投票。此次選舉的看點是,英國首相特蕾莎‧梅領導的保守黨,能否在此次選舉中佔據議會絕對多數。
英國於8日舉行大選。此次選舉是英國公決“脫歐”後的首次大選,將影響英國退出歐盟的進程及英歐關係走向,因此備受關注。
英國大選是選舉議會下議院議員,在下議院中獲得多數席位的黨派領袖將被英國女王任命為首相並負責組閣。本次大選期間,包括保守黨、工黨、英國獨立黨、自由民主黨、蘇格蘭民族黨、綠黨等多個政黨候選人將角逐650個下議院席位。按照規定,獲得議會下議院半數以上席位的政黨可以單獨組閣;如果沒有政黨獲得單獨組閣所要求的議席數,則產生“無絕對多數議會”,這種情況下,大選中贏得最多議席的政黨可以單獨組建“少數政府”,但少數政府在議會中常因議席數掣肘而面臨施政困難;該黨也可與其他政黨組成“聯合政府”,以取得議會裏過半的席位。
今年4月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宣佈提前舉行大選後,保守黨始終保持民調支持率領先的優勢,但領先優勢不斷收窄。最新民調顯示,目前保守黨的支援率領先工黨約4個百分點。保守黨領導人特蕾莎‧梅在去年英國公投“脫歐”、前首相卡梅倫辭職後通過黨內角逐接任首相,在近一年執政期內提出借助“脫歐”打造“全球化英國”的目標,並承諾英國將成為“為所有人服務的國家”。
特蕾莎‧梅是保守黨資深領導人,曾任內政大臣等要職。她主政的保守黨政府主張以嚴厲措施限制移民,以“硬脫歐”為目標,強調即使英國未能與歐盟在談判中達成協議,英國也要“脫歐”,引發人們對英歐貿易壁壘的擔憂。
反對黨工黨領袖科爾賓則被英國媒體稱為“極左領袖”。他提出鐵路和能源系統國有化,主張反思英國在海外的“反恐戰爭”,反對核武器。科爾賓領導的工黨在競選宣言中明確表示,英國只有在與歐盟達成協定的情況下才會“脫歐”。
獨立黨領袖保羅‧納托爾是該黨在英國公決“脫歐”後上台的領導人。他在競選活動中提出,雖然該黨爭取“脫歐”的目標已完成,但會永遠站在弱勢民眾一邊。英國媒體指責納托爾及英國獨立黨通過“妖魔化”移民、欺騙民眾以獲取選票。自由民主黨領袖蒂姆‧法倫在競選活動中承諾,將進行第二次“脫歐”公投。在經濟政策方面,自由民主黨主張削減財政赤字,並提出溫和的個人所得稅上調方案。
另據外媒報導,英國民眾8日前往投票站,在今年這場結果難料的大選中投下他們的選票。唯一能夠確認的是,各項民調均顯示,在6週的競選活動中,首相特蕾莎‧梅領導的保守黨此前遙遙領先的優勢已經大幅縮小。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分析,自選戰開始以來,特蕾莎‧梅的領先優勢大幅縮小,到6日已降至8個百分點,這或可使保守黨在議會中的有效多數從當前的17席增加至30席或以上,而領先20個百分點則可為保守黨增加100至150席。
民調機構稱,支持率下滑反映出保守黨選戰活動力度不足,且民眾對工黨選戰活動的接受度好於預期,工黨在爭取“搖擺選民”方面比保守黨更成功。此外,發生在曼徹斯特和倫敦的恐怖襲擊事件也影響了兩黨的選戰活動,不過這些事件並沒有明顯的改變選民意向◆
報導指出,如果各黨支持率差距較大,那麼在當地時間9日3時至4時左右就能知道結果;如果選情膠著,那麼可能要等到6月9日7時左右才能知道結果。一些海外選民等稍早前已通過郵遞投票。此次選舉的看點是,英國首相特蕾莎‧梅領導的保守黨,能否在此次選舉中佔據議會絕對多數。
英國於8日舉行大選。此次選舉是英國公決“脫歐”後的首次大選,將影響英國退出歐盟的進程及英歐關係走向,因此備受關注。
英國大選是選舉議會下議院議員,在下議院中獲得多數席位的黨派領袖將被英國女王任命為首相並負責組閣。本次大選期間,包括保守黨、工黨、英國獨立黨、自由民主黨、蘇格蘭民族黨、綠黨等多個政黨候選人將角逐650個下議院席位。按照規定,獲得議會下議院半數以上席位的政黨可以單獨組閣;如果沒有政黨獲得單獨組閣所要求的議席數,則產生“無絕對多數議會”,這種情況下,大選中贏得最多議席的政黨可以單獨組建“少數政府”,但少數政府在議會中常因議席數掣肘而面臨施政困難;該黨也可與其他政黨組成“聯合政府”,以取得議會裏過半的席位。
今年4月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宣佈提前舉行大選後,保守黨始終保持民調支持率領先的優勢,但領先優勢不斷收窄。最新民調顯示,目前保守黨的支援率領先工黨約4個百分點。保守黨領導人特蕾莎‧梅在去年英國公投“脫歐”、前首相卡梅倫辭職後通過黨內角逐接任首相,在近一年執政期內提出借助“脫歐”打造“全球化英國”的目標,並承諾英國將成為“為所有人服務的國家”。
特蕾莎‧梅是保守黨資深領導人,曾任內政大臣等要職。她主政的保守黨政府主張以嚴厲措施限制移民,以“硬脫歐”為目標,強調即使英國未能與歐盟在談判中達成協議,英國也要“脫歐”,引發人們對英歐貿易壁壘的擔憂。
反對黨工黨領袖科爾賓則被英國媒體稱為“極左領袖”。他提出鐵路和能源系統國有化,主張反思英國在海外的“反恐戰爭”,反對核武器。科爾賓領導的工黨在競選宣言中明確表示,英國只有在與歐盟達成協定的情況下才會“脫歐”。
獨立黨領袖保羅‧納托爾是該黨在英國公決“脫歐”後上台的領導人。他在競選活動中提出,雖然該黨爭取“脫歐”的目標已完成,但會永遠站在弱勢民眾一邊。英國媒體指責納托爾及英國獨立黨通過“妖魔化”移民、欺騙民眾以獲取選票。自由民主黨領袖蒂姆‧法倫在競選活動中承諾,將進行第二次“脫歐”公投。在經濟政策方面,自由民主黨主張削減財政赤字,並提出溫和的個人所得稅上調方案。
另據外媒報導,英國民眾8日前往投票站,在今年這場結果難料的大選中投下他們的選票。唯一能夠確認的是,各項民調均顯示,在6週的競選活動中,首相特蕾莎‧梅領導的保守黨此前遙遙領先的優勢已經大幅縮小。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分析,自選戰開始以來,特蕾莎‧梅的領先優勢大幅縮小,到6日已降至8個百分點,這或可使保守黨在議會中的有效多數從當前的17席增加至30席或以上,而領先20個百分點則可為保守黨增加100至150席。
民調機構稱,支持率下滑反映出保守黨選戰活動力度不足,且民眾對工黨選戰活動的接受度好於預期,工黨在爭取“搖擺選民”方面比保守黨更成功。此外,發生在曼徹斯特和倫敦的恐怖襲擊事件也影響了兩黨的選戰活動,不過這些事件並沒有明顯的改變選民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