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2万多份卷宗延缓申签粉红簿手续原因 雄王庙会——充满越南民族文化特色节日 奠边府大捷乃不朽之英雄赞歌 投资20亿美元以确保水源安全 范明政总理接见苹果集团首席执行官 应用特殊机制发展社会住房 如何严惩入侵社交网账户骗钱骇客? 国会常委会对法律法令制定计划提意见 继续概括革新路线理论系统 2024年4月16日 08:13:18 在 Google News 上关注华文西贡解放日报 〔本报消息〕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常务书记、中央组织部长张氏梅昨(15)日上午在党中央办事处,主持了“总结我国过去40年按社会主义发展导向革新事业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指委会会议。 透过公共投资促进经济发展 越南电影在海外市场大跃进 助民拆危房建新房 本市工业区招商引资增两倍 慎防冒充 ACV 领导签字诈骗手段 越南国会主席王廷惠圆满结束对中国正式访问 越南经济今明年预报增长6%-6.2% 提高企业应对贸易防卫能力 促进与德企在绿色及数字领域合作 本市房地产市场呈现良好信号

秦琴奏出師徒情

一把古琴、一曲粵韻,奏出了一段感人肺腑的師生情誼,讓何淑萍把富有紀念價值的秦琴留到今天……
黃華師傅(左三站立者)於上世紀80年代的一次演出前與徒弟們操曲。左四者所持的正是黃師傅 的秦琴。
黃華師傅(左三站立者)於上世紀80年代的一次演出前與徒弟們操曲。左四者所持的正是黃師傅 的秦琴。
上世紀的80年代初,在堤岸區許多對粵曲有著濃厚興趣的華人在空餘之時喜歡集合在一起操曲自娛娛人。那個時候,在第十一郡領兵昇街頭的一家豆漿店裡不時傳出了一群粵曲發燒友的悠揚之聲。那年才20多歲的華人女子何淑萍每次送媽媽去那裡附近診病時,在等待期間總會到豆漿店裡喝杯豆漿,欣賞前輩們唱曲。因為這個機緣,使她認識了粵曲樂師黃華,後來成為了他的徒弟。 
秦琴奏出師徒情 ảnh 1  何淑萍保存至今的秦琴。
黃華是豆漿店裡的粵曲班師傅。他不但招收學唱粵曲的學生,而且還教樂理。在那個百業待興的年代裡,華人青年對粵曲粵劇的傳統藝術興趣很濃,很多新的音樂社、粵曲班在1975年南方解放後開始誕生。黃華師傅憑著自己在六、七十年代曾經自學粵曲和樂理的經驗,與三五知己組成的樂曲培訓班,給粵曲愛好者提供學習的機會。何淑萍的媽媽是個粵劇粉絲,那時候其媽媽天天都在家裡播放粵劇黑膠唱片,可能受到媽媽的影響,她也愛上粵曲,自己會唱些小曲。直到遇上黃華師傅後,她才正式與粵曲接觸,並接受正規的培訓。 

在黃華師傅的教導下,何淑萍才知道粵曲的唱腔音樂主要是分板腔類、曲牌類和詩讚類3種。她說,其實這都和戲曲及粵劇的發展相關。詩讚類一般又稱為說唱類。堤岸本地的戲曲音樂,應以說唱類的南音、木魚、龍舟、板眼、粵謳等為主,因為這是根據廣東話的語言特色組成,在語分平仄、句分上下的基礎上,廣東說唱類的唱腔,曲詞句格必須分為兩組上下句式,因為廣東話分陰陽平,這和北方語系的陰陽平不同,語音上有很大的差異。
粵曲唱腔音樂的基本特色是板腔類,即梆子和二黃,俗稱“梆黃”。板腔體、詩讚體戲曲唱腔和曲牌體戲曲唱腔最根本的不同在於,板腔體和詩讚體戲曲唱腔沒有固定的樂調旋律,旋律由曲詞的語音決定,所以即使同是“慢板”或“中板”,可以因為曲詞不同,有不同的音樂旋律。由於在唱曲方面有著特別的天賦,何淑萍得到了黃師傅的賞析,不但不收其學費,而且還教會她彈秦琴。 

對於當年一些粵曲班或音樂社的規定,學員拜師後,師傅會讓其在華光先師肖像前上香許諾,學會後可以參加其他音樂社平時的交流活動,但不得為他們作演出。而師傅的音樂社如有組織演出,必須抽空參與。何淑萍跟隨黃師傅學曲逾5年之長,期間也參加師傅所舉辦的一些演出。她在粵曲這方面的進步令黃師傅十分滿意,為表揚其學習精神,師傅於1986年將跟隨自己近20年的秦琴送了給她,希望以此鼓勵她在傳統藝術的道路上再接再厲;而贈送的附帶條件是在每次演出時她都要把秦琴帶上,以便讓各省來的粵曲界朋友一起演奏。 

得到恩師相贈秦琴,何淑萍感到非常高興,也十分珍惜這一把追隨著師傅這麼多年的琴子。這是一把傳統的秦琴,琴頭雕有蝙蝠為飾,音箱是梅花造型。琴聲明亮、柔和,與別的樂器合奏,音響協調,是結合高、低音樂器的中音樂器。在傳統的粵曲中,秦琴是配合高胡或揚琴必不可少的伴奏樂器。尤其是表現輕柔、優美的旋律時,有著較好的效果。

隨著歲月飛逝,黃師傅所贈的秦琴已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壞,琴弦斷了,不能演奏。然而,數十年來何淑萍還是捨不得將之棄掉,畢竟也是恩師的一份紀念,是師徒的一份情緣。所以儘管後來她家經過重建,該把秦琴依然獲掛在廳中最顯眼的地方。最近,在獲悉筆者要徵收華人舊物品以成立“西堤華人文化陳列室”時,何淑萍決定將這把超過半個世紀的秦琴捐了出來,一方面希望可以豐富陳列室的內容,另一方面讓恩師為發揚民族傳統藝術的精神可以流傳下去,以此義舉告慰九泉之下的恩師!◆
為豐富陳列室的內容,希望各界華人同胞支持成立“華人文化陳列室”計劃,讓更多的華人懷舊物品得以保留和傳承。讀者如有相關物品饋贈,請撥電0938638043張先生代為接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