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時代變遷,物換星移,華人的老證件許多已化為灰燼,所剩無幾。我們這一年來與老堤岸接觸時,聆聽他們講述先輩的故事,接受他們祖父母或父母的遺物捐贈,因此才有機會看到具有一定歷史價值的華人證件,從而瞭解到我們華人在這片充滿包容性的西貢-堤岸土地上的生活故事。
這一年來,我們接觸的華人街坊多為第二代或第三代,他們捐贈的物品是祖父母或父母留下,其中以第二代捐出的佔多數。在街坊們捐贈的老證件中,“華僑臨時登記證”與“華僑登記證”為最多。這類證件都是法屬時期和美殖民初期由台灣駐昔日的西貢偽政權代表單位給來越謀生與生活的華僑簽發,以證明他們當時的身份。我們收藏的首張“華僑臨時登記證”是居住第十一郡第八坊森德街的盧麗清女士所贈,這是她丈夫關成於1947年得以簽發的證件。第二張“華僑登記證”是寓居第六郡的潮州大叔劉植仁捐出其先父劉廣所有的,這證件於1939年8月1日簽發。
當我們於今年春節來臨前在第六郡草堂禪寺內舉行“西堤華人懷舊物品展”開幕式上,家住第八郡的周志雄把期先祖父周沛祥的“華僑臨時登記證”帶到現場捐贈給陳列室。這證件僅是他所捐出的物品之一,之前他已經捐出了一批很有歷史價值的舊物品。還有芳泉鹿嘜汽水廠家族後人陶妙萍女士在給 陳列室捐出的大批懷舊物品中,有其父母與她的“華僑登記證”。本市華人 宿儒劉為安於此前也捐出了其父母的“華僑登記證”、“旅外僑民臨時國籍證明書”。於不久前因交通意外身亡的堤岸手工香囊守護者李蓮大娘的妹妹 李有,把已被蟲蛀得幾乎面目全非的“華僑臨時登記證”捐贈給我們。李有大娘非常珍惜這張證件,她說之前登記參加穗城會館老人會的活動需出示該證方可通過,所以儘管已經破損不堪, 她還是視若珍寶。李大娘捐出來後, 我們複製一張完整的送給她,她非常 高興。
“西堤華人文化陳列室”計劃收藏的本地華人部分老證件。
最近,有位好心讀者拿著其母親李壽的“旅外僑民臨時國籍證明書”和“僑民登記證”到報社以委託轉交陳列室。此外,還有李壽大娘的老護照以及堤岸潮州橡義祠1974年給李壽大娘開的租單。這位好心讀者不願留下姓名,他純粹為了捐助而捐助,令人感動。還有仁義堂龍獅團團長、人民藝人劉劍昌師傅第二次給陳列室捐出的證件中,有其已故元配陳麗容和母親於1957年簽發的“僑民登記證”。
當年的先輩很多都是乘船而來,所以“大中華”、“大眼雞”、“鯉魚門”等成為老華僑的交通工具之一。他們沒有護照,也沒有隨身證件,抵達西貢碼頭後即辦理入境手續,隨後到屬於自己族群的會館(公所)去辦理登記居留手續。有些華僑生活和工作穩定後,為了到周邊國家買賣,他們向台灣駐昔日的西貢偽政權越南代表單位申請護照。在劉植仁捐贈的鐵盒裏,有他父親劉廣於1957年簽發的護照,這本護照是上面註明“前往高棉”;也就是說,劉廣的護照只能去柬埔寨。如果劉廣留下的護照是美殖民初期由台灣駐越代表單位簽發的話,那麼第三代華人顏家強(他祖父早年已來越謀生)捐出其先父顏純鐵留下的護照則是由台灣駐香港代表單位於1941年簽發的,這是第一代華人來越的正式證件,也說明顏純鐵從 乘飛機來越的,憑此可以證明其家庭環境是非一般。這一款護照在目前華人群體中十分罕見。
在陳列室收藏的華人老證件中,還有“越南土生華僑呈報表”,這些表格主要是當時的華僑向台灣代表單位申請補辦相關證件所填寫的。如第二代華人楊偉南留下的1957 年“越南土生華僑呈報表”,內容主要闡述他於1957年5月19日晚上8時下班回家路上,來到堤岸白鐵街市附近被一名穿警服及兩名穿便服的人員向他檢查身份證,由於當時他還是華僑身份,沒有身份證,故只能出示報生紙,那些“披著羊毛的狼”看後竟然把他的報生紙撕掉,也沒有給他開收據。他於同年6月8日向台灣駐昔日的西貢偽政權代表單位申報和填寫“越南土生華僑呈報表”以重辦報生紙。還有於不久前把曾祖父鄧樴的“越南土生華僑呈報表”捐贈出來的鄧越烽,憑著該報表返鄉尋到了自己的根源,實現了其家族四代人的百年夙願。
西堤華人最初來越的都是華僑身份。南方解放後得到黨和國家創造條件,陸續申請加入了越南籍。然而,無論是華僑抑或華人,這是身份的美麗轉變,他們一如既往地對越南的民族獨立和經濟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尤其是南方解放、國家統一後,本市華人同胞前赴後繼,對自己出生與成長的國土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竭盡所能,續寫前人的偉大篇章◆
為豐富陳列室的內容,希望各界華人同胞積極捐贈物品支持“西堤華人文化陳列室”成立計劃,讓更多的華人懷舊物品得以保留和傳承。讀者如有相關物品饋贈,請撥電0938638043張先生代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