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pakira鹽大教堂的歷史
該國以鹽礦而聞名,這些鹽礦是在距安第斯山脈成立2億5000年前形成的。 大約在西元前五世紀,Chibcha印第安人的當地部落學會提取鹽。 波哥大附近的山區有豐富的鹽礦,由於居民大都是世代相傳的礦工,長年累月地在山中開礦挖鹽,終於把一座山快要挖空了,他們別出心裁,把這巨大的山洞改建成一座教堂,所以叫鹽礦大教堂。
根據當地導遊的介紹,負責挖掘鹽礦的印地安原住民礦工,為了建立一個信仰 和祈禱的中心,1923年在挖礦的同時,也豎立了聖母瑪利亞的塑像,並挖了一座小教堂。到了1950年代,礦工決定擴建這座鹽礦教堂,以感謝聖母的保佑。但因為教堂就挖在鹽礦礦坑內,造成一些結構安全的問題,因此從1991年開始另行挖掘現在大家看到的鹽礦教堂。 1995年12月16日,現代化的西帕基拉鹽大教堂開放給哥倫比亞的遊客。
哥倫比亞西帕基拉鹽大教堂內生動的淺浮雕。(圖源:互聯網)
Sipakira鹽大教堂的結構
在開設新的天主教殿堂之前,建築師們宣佈了一場競賽。 這是由羅斯威爾Garavito Pearl贏得的,他的項目包括舊大教堂的重大變化。 現在哥倫比亞西帕基拉鹽大教堂的主要元素是:14個帶有十字架和跪台的小教堂,這是主的激情的體現;位於主要下行入口坡道末端的圓頂;象徵著耶穌基督的誕生,生活和死亡。此外,在大廳的牆壁上刻著4個巨大的圓柱,體現了四福音。 該教堂還配備了一個發電機,照明系統通過該發電機工作。
在哥倫比亞西帕基拉鹽大教堂最大的大廳裡,安裝了一個16米長的十字架,用彩燈照亮。 另外, 遊客可以欣賞西斯廷教堂的複製品、上帝將生命賜予亞當、天使雪白的雕塑以及描繪人、樹和動物的淺浮雕。
色彩照明有效地強調了哥倫比亞鹽刷Sipakira大教堂的雕塑,銘文和拱門。 特別美麗的外觀大規模的十字架,這對不平衡的牆壁和紫色輝光的背景看起來更宏偉。
遊覽教堂後,遊客可以去鹽礦。因空氣中這裡是高濃度的鹽,所以哥倫比亞西帕基拉鹽大教堂應謹慎對待患有肺部和皮膚疾病的人,因為這種空氣會延緩癒合過程。遊覽期間的其他遊客可以使用鎬頭擊打一塊岩石牆來記憶。 在參觀者的喜悅中,他們還在洞穴中安排了壯觀的煙火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