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明政总理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中国—越南企业家座谈会 政府总理范明政与中国国务院总理体验东湖画印制技艺 范明政总理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举行会谈 越法关于将双边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越南将发展对华关系视为外交政策的头等优先方向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中越团结协作,共促和平,共谋发展 希望东盟与其合作伙伴实现和平和可持续发展 辅助企业纾困 推动产销发展 法国成为第一个与越南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欧盟国家 苏林总书记、国家主席与法国总统会谈前会见记者 苏林总书记、国家主席会见空客公司和赛峰集团领导 NIC肯定国家革新创新统筹角色 本市建议多项吸引侨汇新政策 筛选外国投资商力争成为半导体中心之一

露已寒,将为霜,逢重阳

秋,涂脂抹粉,拿出最后的“压轴戏”——寒露,快节奏的出演,季节的“脸谱”展现惊人的变脸。燥热的夏天,瞬间被惊诧出了一身冷汗;呢喃的秋虫,悄然躲闪,藏匿不见。露已寒,将为霜,枫叶残阳皆如血,一抹弦音都化为一曲离殇和思念。

(示意图:互联网)
(示意图:互联网)

值得庆幸的是,寒露节气与浪漫的重阳相遇了,双双焕发了精神,一展愁眉,彷彿梅花二弄,拨动了谁的心弦?于是,就有了别致的情感抒怀,有了不同寻常的诗意和远方。

寒露时节逢重阳,降水锐减,浓云消退,碧空如洗,这好气象适合人们可登高望远。诗曰:“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佩茱萸是古代的重要风俗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与寒露时节气温大幅走低相关。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至南北朝最为盛行。这天,人们习惯插茱萸,佩戴“茱萸囊”。晋朝周处《风土记》说:“以重阳相会,登山饮菊花酒,谓之登高会,又云茱萸会。”直至现在,我国的某些地方仍将重阳节时的民间集会称为“茱萸会”。

看来,“茱萸”之魅,值得人们去探究。《本草纲目》说:“茱萸”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

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抒发了身在异乡的游子,适逢佳节对故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道出人们的心声,引起人们的共鸣。

可见,“佩茱萸”不仅对于避瘟疫,养生强体,促进健康举足轻重,另外赋予了亲朋重逢和欢聚更深层的寓意。

《离骚》有云:“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露水寒凉,落花寂寥,餐英饮露,确是晚秋时节里的一种高洁与孤傲。然而,露已寒,将为霜,逢重阳,另有一番写意:“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正是有了这份独特的审美情趣的支撑,心中的诗意和远方便明朗起来。

因为重阳节,农历的九月九日,这一天正好是日月并阳、两九相重,代表的是终极,预示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九九相逢,要么是大吉大利,要么是灾祸不断。趋利避害是普遍性的心理和期盼。所以,无论寒露有多寒,遇到重阳节,人们定会选择各种各样的方式欢度节日,把重阳节烘托得有声有色,以便趋利避害,避恶禳灾。或者“登高以舒啸”,或者“遍插茱萸”,或者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而这些习俗和仪式,经过代代相袭,已经被赋予浓郁的人情意蕴。时至今日,作为一种文化的符号,在中华文化的谱系中留下许多经典的书写。

又是一秋寒露到,恰逢重阳独闲咏:“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此时此刻,登高望远,“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自惭形秽心中少了些许的旷达和洒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