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明市是個匯聚許多民族聚居的大都會,其中以京、華、高棉和占婆族為主。這裏的少數民族文化在西貢- 胡志明市形成的300多年歷史中構成了這座文化歷史名城的重要部分,而華人文化更早地與本地文化水乳交融,是西貢-胡志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追溯西貢300多年的華人歷史,我們可以從華人各幫會館留下的歷史文物去探究,而隨著華人南遷的潮流,不少傳統文化得以在這座極具包容性的城市裏落地生根。近百年前,華人把中國的傳統文化帶到了西貢,從那時候開始,嶺南水墨畫、南獅舞龍、歌劇藝術等在堤岸萌芽,為百年後的這些傳統藝術得到推崇奠定基石。在日前公佈的66位“人民藝人”中,本市有6位資深藝人榜上有名,其中竟然有4位是從事傳統藝術的華人,他們分別是水墨畫大師張漢明、張路和龍獅藝術界佼佼者-- 仁義堂龍獅團團長劉劍昌、衡英堂龍獅藝術團團長徐梓衡。
由此可見華人藝術以及其在歷史長河中對國家的發展與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所起的作用,並得到國家的肯定。4位藝人所取得的“人民藝人”稱號是他們用畢生的努力與積極奉獻換來今天的最高榮譽,但這是傳統藝術百年歷史的延續,是前人播下的種子得到開花結果。與之前的越南南部改良古劇泰斗馮蝦(張鳳好)和電影演員、導演李黃兩位華人“人民藝人”從事的藝術類型有所不同的是,此次獲國家主席頒發“人民藝人”稱號的4位華人藝術家是憑著“原汁原味”的華人傳統藝術類型而受推崇的,這是值得華人群體所引以為傲的。
其實從華文的翻譯來看,上述兩者的稱號是一樣的,但在越文方面是有分別,前者是“Nghệ sĩ nhân dân”,而後者是“Nghệ nhân nhân dân”,兩者的區別大概是專業藝術與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之分。因此,張漢明與張路從事的是華人傳統的水墨畫,劉劍昌與徐梓衡則是流傳於民間近百年的舞龍舞獅藝術。
他們在傳承了先人所留下的藝術精華,再加上自身的創新,把這兩項華人民間藝術發揚光大,不但豐富了越南民族文化色彩,而且對社會的建設事業也起到積極的作用。他們可以說是用了自己的一生來學習、鑽研、傳承和發揚上述兩門藝術,他們的名字與越南水墨畫和龍獅藝術息息相關,成為了這兩項藝術的中流砥柱;他們獲得“人民藝人”稱號是實至名歸。
在華人群體中打滾了20多年,筆者有幸與4位大師認識多年,也算得上是深交,所以對他們的藝術人生略知一二,雖然是兩項不同的藝術類型,但他們有著共同的執著那就是致力於弘揚民族文化,以自己的藝術專長為社會做貢獻。今天,站在至高無上的榮譽高峰,那到底是藝術成就了他們的地位還是地位決定了他們的藝術?這應該是相輔相成,是努力傳承與發揚的長時間刻苦耐勞成果。因此,我們除了引以為豪之外,還由衷地希望這是華人傳統文化傳承與發揚工作的興奮劑,通過黨和國家對民間傳統藝術的關心,我們的文化能與歲月同增輝,與日月共輝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