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裹粽子、划龍舟、戴香包、點艾香、掛艾草都是華人的傳統文化。在堤岸,這些文化除了划龍舟,其他都得以保存,其中配戴香包是處於湮沒的邊緣,備受大家 關心。
在2013年至2020年期間,每當端午節來臨前,華文《西貢解放日》或社交網上都會出現關於仍默默守護傳統的蓮姑的相關報導和貼子,這是歷經許多年後香包重新引起年輕人關注的黃金時期,這當中報社於2013年端午節來臨前的一篇報導《香包最後傳承者》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手工香包和端午節佩戴香包的傳統得到大家的高度關注,蓮姑的作品也因此變得供不應求。這兩年來,大家一直追憶蓮姑與手工香包的故事,也為沒有傳承人而深感可惜。
值得高興的是,今年聽說蓮姑的姪女李寶雲為紀念已故的姑姐而動手做了幾款來滿足一些對此感興趣的朋友。就在5月31日,即端午節前4天,李寶雲帶著4個可愛的手工香包來到“西堤華人文化陳列室”送給筆者,並對我們一直以來關心蓮姑和傳遞民族文化的精神表示感謝。當她走進陳列室和看到人民藝人張路畫家以蓮姑賣香包為題材所創作的水墨畫時已經感動不已,但再進入後座看到我們為紀念老人家逝世兩週年所佈置的小空間後更是熱淚盈眶,交談間幾度哽咽。她手上拿著剛做好的香包說:“這也是我致力於繼承姑姐的精神所作出來的香包,以後的端午節我都會送幾個給陳列室,以代表先姑姐對大家的關心表示感恩之情。”從她的言談中和臉上流露出的神情,我們感受到她的真情,也看到了她的真心。
筆者對蓮姑有著一種特別的感情,那是因為她不只是一位單身老人,一位守護傳統的藝人,而且也是我的老鄉,所以我對她的意外離世如失至親那樣的痛心疾首。因此,也在5月31當日,筆者與一群熱愛堤岸文化的年輕人在奇緣佛教刺繡店老板陳嘉慧的指引下動手做起了香包,以實際行動傳承蓮姑的精神。陳嘉慧女士在刺繡行業方面有數十年的經驗,當得悉我們的意願時,主動提出給我們義務指引製作香包技術。當天,陳女士還準備好一切材料,其中包括針線、布匹和流蘇等。為了能做出一個傳統的香包,我們還特地在藥材舖買了蒼術、山奈、白芷、菖蒲、藿香、佩蘭、川芎、香附、薄荷、香櫞、辛夷、艾葉等藥材,然後磨成粉末以放到香包裏。眾所周知,端午節是華人4大傳統節日之一,已有 2000 多年歷史。在古代,人們迷信端午節這天是一年中最不吉利、毒氣最重的日子。所以,端午節時,家家戶戶都要在孩子手腕上帶上五彩繩,就是用紅、黃、藍、綠、紫五種彩線編成的線繩,以闢邪驅瘟、逢兇化吉。而掛香包,也有著同樣的寓意,是用彩色的碎布和五色絲線縫製而成,內部裝有各種藥材香料,戴在孩子胸前,不僅美觀大方,香氣撲鼻,還有驅避蚊蟲的功效和祈求安康的美好寓意。
在陳女士的用心指引下,一群堤岸的華人青年聚精會神地一針一線縫製出別緻的香包。因為初學,他們當日只做了粽子香包,但由於人人都是抱著虛心學習的態度,而且也十分認真,所以做出來的香包也像模像樣,獲得導師的高度評價。一直致力於尋找根源的堤岸華人青年鄺美倩說:“這樣的活動很有意義,經老師的指引大家很快學會。從此我將自己動手做香包送給親朋好友,讓傳統文化能世代相傳,同時今後有時間將連同一群志同道合者一起縫香包,等明年的端午節來臨時售賣以籌款幫助貧困孩子。”
看著陳女士興高采烈的指引,還有年輕人專心學習的態度,以及一個個香包縫出來後的歡聲笑語……我深深地感受到今年的端午節特別有意義,也在遙遠的他方彷彿傳來了蓮姑為香包的復活而發出的歡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