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货地位提升与出口猛增 拟对土地法律政策加以调整补充 正确决策之初步成果 越南航空业迎来旅游增长与国际运输需求热潮 核心技术亮相 2025 年国际科技展 工业生产指数达2020年以来最大增幅 经济论坛寻求实现两位数增长措施 信贷余额激增达逾1. 72亿亿元 各工业区力争引进逾37亿美元投资资金 越中一致同意推动多领域的双边合作 旅游消费需求激增助力贸易劳务业增长 范明政总理建议推动签署越巴及越南-南方共同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

个人资讯外泄:不仅由用户粗心所致

任何人都可能成为垃圾电话的“猎物”,而原因不仅是由他们粗心所致。窃取他人的个人资讯并从中获利的手段日益复杂难测,但未有有效的防范措施。

基于收集到的个人资讯,坏人可以进行诈骗行为。
基于收集到的个人资讯,坏人可以进行诈骗行为。

最近,职能机关就在手机上保存公民身份证照片的习惯可带来资讯外泄的风险敲响警钟。这是多人的习惯。不少人在办理保险、开立银行账户、电信等服务时,自拍公民身份证的照片并将其发送给他人或将公民身份证交给他人拍下来。

此行为潜伏泄漏公民身份证资讯的风险。即使手机上的资讯仍可以被歹徒窃取,那么透过网络发送的资讯是更不安全的。

在谈及预防诈欺的措施时,人们常常想到需要提高每个人的意识。每个人首先要主动防范。但实际显示,对于个人资讯,有时很难确保安全。在许多情况下,非向服务供应商提供资讯不可。而那些单位是否做好确保客户资讯安全是很难说的。

在一些情况下,由于服务单位的资讯安全问题,而不可不产生怀疑。例如,乘客购买机票,在未启程,就收到邀请乘坐计程车的短信。病人透过医院的电话总台登记做体检后,就收到其他医院的邀请做体检的短信或出售药品、保健品等的短信、来电等。

基于获取客户个人资讯的广告、诈骗电话仍一直存在。民众每天仍接到陌生号码打来的邀请购买股票、保险、投资等或通知“你可贷款”的电话。

避免这些情况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接陌生电话。但要避免也不容易。职能机关告知,正作出许多努力来防打垃圾、诈骗电话。不能说所有被泄漏资讯的人都是因为他们不慎或预防意识不高所致的◆

垃圾SIM卡依然存在

来自垃圾SIM卡的垃圾电话、垃圾短信何时才可完全阻止?此情况一直引起众人不满。垃圾电话号码仍不断困扰电话用户。

若网络供应商仍继续推出垃圾SIM卡,而职能机关不彻底处理,则消费者将继续受到广告电话、诈骗电话的骚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