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房子的前身是棟法式小洋樓,是20世紀20年代後期所建,為磚木結構的4層樓房,歐洲公館式建築,有意大利式外廊,為折中主義建築風格,建築面積4200平方米,經查,該房是近代中國外交家黃榮良故居。黃榮良於1926年3月離職回國。1927年來到天津。寓居於天津法國租界豐領事路一幢豪宅裏,即現赤峰道72號。該房戶主為黃郭相霞,是黃家媳婦。
2002年9月,張連志斥資3000萬元將一座百年小洋樓買下,決定將它改建成一座瓷樓,弘揚中華民族的瓷文化,建一座瓷文化的紀念碑。最初,張連志只是想著把屋檐貼上瓷片就夠了。2005年,張連志出席天津亞歐財長會議的的時候,到華蘊博物館吃飯,被一面鑲嵌了古瓷碎片的牆給震懾住了,受此啟發,張連志於是想,如果把房子全部貼上古瓷,效果可能會更驚人。於是他把收藏多年的唐三彩、宋元官窯、明清珍品全拿了出來,變成了舉世無雙的建築材料。
2007年9月3日,瓷房子正式對外開放,馬上成為天津市的地標建築。2010年9月23日,美國《赫芬頓郵報》評選出全球15大設計獨特博物館,巴黎羅浮宮,美國丹佛美術館,蓬皮杜藝術中心等悉數上榜,其中,瓷房子成為中國唯一上榜的博物館。 2007年9月,瓷房子正式對外開放到2014年,張連志一直在對瓷房子做不停的補充,最近的一次是在2009年1月完成。
瓷房子使用了4000多件古瓷器、400多件漢白玉石雕、7億多片古瓷片、1萬3000多個古瓷盤和古瓷碗、300多個瓷貓枕、300多個漢白玉唐宋石獅子、300多尊歷代石雕造像、20多噸水晶石與瑪瑙。把一座法式洋樓裝飾成一座價值連城的瓷房子。瓷房子上鑲嵌的7億多塊瓷片涵蓋了各個歷史時期,有晉代青瓷,唐三彩,宋代鈞瓷、龍泉瓷,元明青花,清代紛彩等,幾乎官窯、民窯的所有門類都可以在牆上找到,而且都用水泥內部澆注,並用大理石膠黏連固定成為建築的一部分。
牆壁都貼上瓷片。
守在瓷房子地道入口的是一對非常獨特的石頭門墩,它要比常見的門墩高出很多,最上面有一對小獅子,墩的四面石壁上也都雕刻著各不相同的圖案,有人物、樹木,有花草、山水,分別組成一個個的場景。一條長768米、寬0.8米的巨型瓷龍盤旋在“瓷房子”屋頂。這一別出心裁、匠心獨運、令人感到近似瘋狂的創意宏構,因其巧妙地將中國古典藝術元素與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藝術風格的完美結合,與聞名遐邇的巴黎羅浮宮、蓬皮杜藝術中心等世界頂級的藝術聖殿被美國“赫芬頓郵報”一同評選為“全球15大獨特設計博物館”。
各種飾物都以瓷片造成。
瓷房子的入口處,是一隻曾在段祺瑞府前站過崗的三彩琉璃獅;瓷房子門口的牆面,這個其貌不揚的棕色球形物品,是一顆距今2億年前的恐龍蛋化石;大廳裏有一對銅鹿,那是明朝晚期貴族家裏的陳設;二樓涼亭的天花板,全部都是完整的古瓷盤,中間的一圈是世間少有的魚紋盤;樓頂的各個角落都有不同年代的石獅子守護,或仰天長嘯,或低頭沉思,形狀各異……
瓷房子以一種近乎瘋狂的方式,一種“暴殄天物”的做法,給了這些承載著歷史記憶,沉 睡許久了的瓷器,又一個鮮活的生命,耀眼、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