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不少年轻劳动者而言,今日的成功不仅是职务或薪酬,还着重工作时间、环境和事业前途。工作灵活性、自由创新能力及个人发展机会,都是劳动者的第一优先。
接受不稳定的收入
毕业于某高等学院资讯技术系并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两年后,寓居河内市、今年24岁的阮进达表示,办公室工作被固定的上下班时间束缚,便决定寻找新的事业路向,即可以达成理想的职涯目标与追求。
令人难以料到的是,他从事的自由职业是瑜珈教练。这是与他就读专业无关的工作,但他感到喜好,又使他达到身心平衡状态。月薪仅有600万至800万元,只够维持自己生活和帮补家计,但他认为,能保持健康和达到自由状态才是至关重要。他说:“藉由灵活的工作时间,我有机会深造业务技能,扩大职涯人脉,为长期职涯发展奠定根基。”
类似情况,今年22岁的潘氏红恩曾在市场营销领域有份稳定的文员工作。工作一年多后,固定的工作时间表和压力使她的创新精神大有损耗,故她决定辞职。后来,她成为YouTube与抖音的旅游美食视频内容创作者。
然而,她承认这份工作并不容易担当,收入不稳定及时时受到创造出新奇内容的重重压力。她表示:“我要不断学习来试验创作新奇的内容以留住观众。自由职业就是不可以懒惰的。”
虽从事稳定的图形设计工作,月薪1500万元,但今年29岁的廖志英觉得工作很无趣。于是,他决定辞职,以2亿元的积蓄做旅行博主和自由摄影师的两份工作,但事与愿违。最后的积蓄用完时,他必须返回办公室工作。但他不为自己的决定感到后悔,并认为从事自由职业不是短期过程,而需要长期计划和充分准备。
充分利用资源
本市就业教育协会副主席陈英俊介绍,年轻劳动者从事自由职业是数字时代的必要趋势。凭借工作能力和科技知识,许多年轻劳动者轻松为自己创造工作,并且满足现代市场的需求。高收入也是吸引他们从事自由职业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在资讯技术和编程、图形设计和内容创作等领域。
除了收入之外,让生活过得有弹性也使自由职业更具吸引力。许多劳动者不想每天坐在办公室8至12小时,尤其是在疫情过后的时期。他们寻求不仅带来收入,而且还让自己能够创作和满足所好、发展本身的工作。
陈副主席认为:“然而,自由职业也潜伏危机,如收入不稳定、晋升机会有限、社会福利不足等。因此,如果没有具体计划,劳动者容易迷失方向。”
本市Core Fitness&Yoga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杜英军告知,灵活工作趋势和自由工作者正对企业营运造成强烈影响。若工作环境不具灵活性或无法满足个人发展需求,人员就会离开。
由于多人选择从事自由职业或兼职,全职员工短缺的情况也很常见,影响了项目进度和质量。杜总经理分析:“企业可以采取混合工作(将办公室工作和远距工作结合起来)或远端工作等模式来适应新情况。从此,企业能招募拥有技能的专家,而无需长期承诺。”
另外,企业要为劳动者建立积极文化,协助劳动者发展技能和照顾心理健康。此举将巩固内部团结,企业能维持优秀员工队伍。另一方面,若能妥善聘用自由工作者,企业可以节省营运开支和招募不同人才,从而增强企业的革新、快捷适应市场等能力,同时提高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