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河流優勢
某內地水路專家表示,務須改變對都市規劃的思維,善用河流系統優勢,以發展能夠適應未來水淹情況的水路交通,避免干預自然因素形成的低窪地區,強行把低窪地勢填高,只會加重及複雜化水淹問題。除了採取各項暫時應付措施如以水泵排水之外,還要計劃還原被填埋的河流,形成貫通的河涌系統。
例如,應該立即進行疏濬饒祿-氏藝河, 疊渠,雙渠,墊市-濱瀝河等,建設河岸護堤,恢復本市低窪處的儲水功能,創造水路交通發展條件。阮玉勇建築師 建議,應從速制定未來水路交通規劃,因為護堤、渠道、地下排水系統的敷設工作將會 直接影響到本市水路交通的發展。
善用低窪地勢
吳曰南山建築師指出,威尼斯是世界著名水城,其市內交通都以水路為主。本市也是河流密佈,但如今已難以發展如威尼斯城的模式,因為其很早就已作好水城建設規劃,而歷來本市的交通系統主要仍是陸路。但面對本市在未來50至100年可能沉降的趨勢,必須制定應對氣候變暖的規劃,其中,把本市低窪地區規劃成像威尼斯城般的水上都市也是可行方案之一。他認為,本市正按多區、即是核心區和各個衛星區的方向發展。若以本市為核心區就得往各個方向、包括沿海區來發展都市。
然而,沿海具有獨特的地形,所以這裡的都市規劃工作並不簡單。例如,地勢越低的區域必須規劃更多綠樹面積,保留大量水面積,限制都市面積。換言之,低窪區域仍可以發展都市,但起碼要確保一半面積是綠化帶以及河流系統,如此都市才能夠持久穩固地發展。
吳曰南山建築師強調:“對於地勢低的區域,務必規劃發展水路交通。本市南面正往沿海方向發展,其中的規劃工作已有提及以水路交通與本市連結的設計方向。若按規劃開展,著重發展水路,將對本市目前和今後的陸路交通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
對於把本市南面衛星都市規劃成為水上都市的構思,阮玉勇建築師建議,應拓寬地域界限,事先推測海面水位上升情況,從而增加掏挖渠道,以便形成密佈的河流系統。此外,也要合理規劃和設計河涌上的各座橋樑淨空,以為船隻創造順利的通行條件。
吳曰南山建築師提出,在目前背景下,務必加強整飭陸路交通,才可以發展水路,並與之進行連接。因此,應同時往兩個方向開展這工作。第一,改善河涌系統的水環境。其次是鼓勵發展水路旅遊服務,以開闢各條水路專線。同時除了起點和終點碼頭之外,還要投建多個沿線停靠站。例如從白騰碼頭前往清多區域的高速水路專線幾乎是直航,就要規劃增設另一條每隔2、3個街區便靠站的新線路。
這樣才可以形成和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務。而各個停靠站也要通往觀光景點,或連接巴士站、存車場。他指出:“最重要是良好規劃各類中轉工具,碼頭、停靠站與商貿區、學校、醫院等之間的連結,創造便捷的流通條件才能吸引民眾使用水陸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