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方提出的“对等关税”主要包含3个层面。
国家层面的“对等关税”。例如,如果某国对美国商品征收100%的进口关税,美国也将对该国商品征收100%的关税。
商品层面的“对等关税”。例如,目前美国对来自某国的某种商品征收2.5%关税,但对方对来自美国的同种商品征收10%关税。一旦实施“对等关税”,美国将把进口自这一国的这种商品关税提高到10%。
非关税壁垒层面的“对等关税”。这一层面较复杂,涉及增值税等内容。
对等关税3大目标分别是:目标包括纠正不公平贸易、增加关税收入、强化谈判筹码,同时保护美国主权与经济安全。3大措施可分为3类:全球对等关税;国别关税;行业关税,旨在取代补贴型产业政策。3类关税同步实施,但此次美国将钢、铝、铜、金、汽车等产品关税排除在对等关税之外。
专家指出,特朗普政府提出“对等关税”,除了想解决一系列国内“痼疾”,更重要的是把关税作为贸易谈判工具,达到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目的。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资深经济学家梁国勇指出,美国政府近期关税措施的动机主要包括:减少美国巨额贸易逆差;推动对美投资,加速制造业回流;增加关税收入,填补减税政策带来的财政缺口;把关税作为施压手段,达到经济和经济以外的目的。
瑞士SPI资产管理公司管理合伙人斯蒂芬‧英尼斯认为,美国政府提出“对等关税”未必仅仅是想征收更高关税,而是要将其作为“讨价还价”的筹码,迫使其他国家与美方进行新的贸易谈判。
“对等关税”实际操作复杂、难度较大。英国《经济学人》周刊网站刊文称,对于每一种商品,单一的关税税率将被数百种可能的双边关税税率所取代,对于供应链跨越多国的产品来说,事情将变得极其复杂。
短期看,关税摩擦将加剧美国滞胀风险,药品、服装、汽车价格受冲击。加征关税主要导致价格水平的上涨,而非美国通胀的持续抬升。美国核心PCE通胀当中,约6%是直接进口项目,药品占0.74%、服装0.62%、新车占0.49%;从国别看,中国占1%,墨西哥占0.38%,越南0.35%。
中长期,关税摩擦将加剧美国衰退风险。后续需关注谈判进程和美国贸易政策的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