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的“大哥”
黄国强教师(22岁)的个子矮小、佩戴近视眼镜及一表斯文,曾被误认是高中学生,2023年优秀毕业于市师范大学语文系,现是平新郡吴时任小学、初高中学校的教师。
他透露:“此前,我很爱看书,常为选择与自己爱好相关的职业烦恼。后来,我发现语文教师总是有机会阅读新作品,故我也想成为一名教师。在十年级奥运会团队中,语文教师的授课方法令给我留下印象深刻。”
作为Z世代教师的他对年轻人生活风尚很敏锐,容易与学生融洽一体。除了上课是教师外,下课后的他被学生当作“大哥”。若遇到难题,学生可请教黄国强教师。他随时洗耳恭听学生的学习、感情与日常生活待人接物等相关问题,特别是网络空间。 “因很多学生在脸书上与我结识,方便我掌握学生的情绪并及时分享。”他认为,“我一向致力创新,改变学习活动的组织方式,如集体游戏、解谜游戏、戏剧化作品等,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辩论以表达自己观点。特别是,我只扮演有经验的作品阅读者角色以引导学生,而不是强制学生的思维。因此,课堂里的气氛十分欢乐活跃。”
教学中不断创新
一有空闲时间,今年24岁、新富郡黄耀初中学校的英语教师黎氏凤就与学生一起踢足球,或在社交网上“追上潮流”,所以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她会力争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以便更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兴趣。此举有助年轻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她透露:“我喜欢与学生为友,随时倾听学生的心声。”
在每节课里,她尝试融入bamboozle、quizlet等网站的网游,让学生对学习更感兴趣。这名年轻教师还创造若干游戏,如资讯站(在教室周围张贴资讯表,让学生去寻找并解答挑战),这样教学活动更生动和加强互动。
她说:“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意识到自己需要改善的不足之处,常视自己为一个'空箱子',以便倾听同事和长辈的劝喻、评价。每个人有时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需要寻求帮助。”
潘忠孝(24岁)是一名生活技能与职业体验活动的学科教师,获新富郡Bamboo国际融合学校的学生视为“信筒”,随时接收充满情感的信。他分享:“我的年龄与高中学生差不多,除了传授知识之外,我也是他们的朋友和哥哥,常倾听学生的心声,同时分享及给学生引导日常生活的相关问题,如职业咨询、与人建立关系、感情、'化解'与亲友之间的矛盾等。”
他表示,通过学生扮演指定主题知识的传授者角色,教师只辅助和顾问的教学方法,已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主动性。每节课都给学生有机会实行,故他们更了解课程内容,如处理实际情境、绘画、设计、拍摄视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