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正在採取並開展多項推動經營生產活動和促進社經發展的措施。其中,企業起到關鍵作用,而勞工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因此,勞動力供求必須符合新形勢的條件。市人力需求與勞工市場資訊預報中心(Falmi)預測,今年,本市勞動力市場繼續朝著降低農林漁業等領域勞動力比重,以及增加工業、建設、服務等領域的勞動力比重的方向發展。預計全市就業勞工總量超過490萬人,主要集中在貿易與服務、工業與建築等領域。企業員工數量約達310萬人。該中心副主任杜青雲表示,本市在2022年的人力需求量可達25萬5000 至28萬人。在形勢趨勢好轉的情況下,人力需求量可達到28萬至31萬人。
東南亞經濟環境研究所(EEPSEA)陳美明珠博士指出,與第四波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前相比,本市以及周邊各省的勞動力市場在今後將發生很大變化。加工製造業、金融與銀行、保險與科技發展等3大產業因受疫情影響較小,所以可能會快速復甦。恢復較快的行業還包括:教育、醫療、服務、家庭服務、房地產和建築業等。復甦緩慢的行業是:批發、零售、汽車和摩托車維修、運輸、倉儲、住宿與餐飲服務等。
國際勞工組織駐越南代表處代表建議,就業市場的復甦前景不僅是本市和越南的巨大挑戰,而且在全球多個國家也面臨此挑戰。因此,務必更加關注制定就業政策和培訓計劃,同時加大對就業培訓領域的投資力度。除此,應根據當地經濟優勢為勞動者提供就業機會,提升勞動者的工作水平,主動適應第四次工業革命。
目前,本市正在實施第一階段的經濟復甦和發展計劃(至2022年底)。其中,專注克服疫情後果和生產鏈與供應鏈中斷問題,輔助暫停運作的企業重新進入市場並恢復產銷活動;在安全適應和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基礎上有效解決就業問題、做好民生保障工作,積極開展各項文社活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