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忆起解放初期,一个刚脱离战争摧残没多久的国家,面临内外诸般困窘,一切都须从头开始,民生确实非常艰难,样样缺乏,从粮食、经贸、外汇、交通工具等等都陷于被动情况,尤其是大米与汽油,一切都靠一张票来解决,一切靠政府。在这情况下,出走的出走,留城的留城,下乡的下乡。自力更生,自产自销,是此时期最显赫的口号,然而个体小工业却是最发达的时期,此时期人们称之为“包给”时期。直到90年代起,对外对内的政策获得改革后,此结终获解且迈进了一个日新月异,不断神速创造出新事物、新气象的阶段。
48年后的胡志明市,在建设与发展中永远是全国经济的火车头,年平均产量占本市6.50%,此外,劳动力相当于全国2.6倍,同时,胡志明市还是全国工业与服务业最大的中心城市。在科技方面,胡志明市与全国共同研究互联网及相关技术开展的经济活动,并且正与世界迈向数字经济发展中的数字化转型与自动化阶段。越南目前拥有近200多家金融科技机构,69%的成年人拥有支付账户。在建设方面,落实政府与民生共携手建设一个民富国强的方针,全国各项目如道路、桥梁、连接胡志明市与南、北方各省高速公路、疏通开阔改善各地河涌等等均获得全面积极、迅速展开,并先后逐一完成,其中最显赫的胡志明市地铁1号线预计将于2023年底建成投产并正式开启商业化运营。在工业与投资领域,胡志明市落实政府放宽政策,创造双方互惠条件,吸引了大量外国进来投资,并且开辟了近百工业区,给本市及邻近各省解决了几万劳动者就业,同时成立了证券市场,逾百企业获得上市,给本市为未来成为国际金融机构中心作好准备。
48年来,在大量度的建设、拆迁改造都市的过程中,都与保护、重修和传承胡志明市文化、革命历史遗迹同一并行。各民族传统文化、庙宇等均及时获得政府公认,保护及传承。如第五郡华人元宵节获得政府授予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证书,以及本市华人革命传统室和T4华运处宣训组都获得公认为国家级历史遗迹并作为维护、发展和推动在全市社区旅游发展战略中引入和推广的优势项目。
在民族历史的激流中,对全国来说,1975年4月30日后,胡志明市在建设,社会经济恢复发展永远充当是一个先锋角色。迄今,疫情过后,胡志明市领导将与各阶层民族同心同力继续将本市建设成为一个是全国于各方面改革事业中的先进、先锋、楷模城市,让本市不愧于胡志明主席的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