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林总书记会见立陶宛共和国总统 东盟与中国广东签约 7 项目累计超 31 亿美元 协助经营户开具电子发票 国家主席梁强主持仪式 欢迎立陶宛总统对越南进行正式访问 许多新政策于2025年6月生效 消费性电子产业致力把握绿色消费趋势 越美贸易关系迈出重要一步 范明政总理抵达尼斯开始对法国的工作访问 依照原则部署与重组干部 完善法律系统满足实践生活要求 纺织品成衣与皮鞋共面临关税挑战 二级地方政府组织工作遇到不少困难

同子女做朋友

當女兒從繈褓裡的小嬰兒成長為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時,作為母親,我突然感受到壓力與責任之大,不僅僅是對她的關愛和陪伴,還有對她的教育與引導。
(示意圖:互聯網)
(示意圖:互聯網)
後天的教育和培養一度讓我束手無策,尤其是到了小學以後,女兒的變化很大。她不再是那個只會在我們面前撒嬌的小不點,她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和小世界,偶爾與我們產生意見分歧,也不會那麼依賴於我們。

一開始,面對女兒的改變我們感到有些不適應,後來才慢慢意識到,成長不單單是女兒自己的事情,作為家長的我們也要在為人父母的這條路上不斷成長。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但父母真正把自己擺到“老師”這個角色上時,會按照自己一貫的方式命令孩子這樣做不行,應該那樣做。殊不知,這樣只會激發孩子的抵觸情緒,適得其反,達不到教育的目的,對此我深有感觸。

以前,我常常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女兒,堅信自己是正確的,認為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她好,常常忽略女兒的感受和想法,導致她與我們產生了距離。

女兒的改變,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思考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家長。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並不是意味著可以肆意地把自己認為對的想法強加於孩子。相反,更應當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為人父母應該積極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和輕鬆的相處方式,讓孩子自己去看、去感受。有時候,適當地加以引導,遠比苦口婆心的說教來得更有說服力,也會更深刻。

隨著女兒不斷成長,我總結出來女兒需要的是一種“朋友式”的父母,換句話說,也就是與子女做朋友。走進他們的世界,給予她應有的尊重和傾聽,以及更多的耐心的溝通和理解。寵愛但不溺愛,  放手但不放任,教育的本質,也許就在於此。

子女終究會長成參天大樹,做父母的能做的,就是在遠遠的地方,悄悄地關注著他們,讓他們以一種快樂、陽光的心態去了解和感知這個世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