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椰樹裟婆下,歡呼聲震耳此起彼落,不停歇地延伸至終點。不甘示弱,艘艘滿載飲料的三板,沿岸追蹤,時時敲擊盤碗奏合,端午氣氛昇華至尖端。
圍觀龍舟賽,慶端午,免不了不嚐試九龍江五顏六色的粽子。粽子的純香於江面飄逸、散發撲鼻。粽子、龍舟景象使人腦海緩緩,程式地緬懷起遙遠中國的汨羅江以及那陳年故事,一個大詩人的故事。是故事亦是史實,一位名稱為屈原的愛國大詩人,他勸不了楚頃襄王反被貶職流放,氣瘋抱石投汨羅江,一代詩人就此與世永別,留下給世間憐惜與惋痛,以及那篇篇巨集詩歌,直叫人迷惑、不值、欽佩、崇拜之雜亂情緒。
漫漫江水歷過幾十載春秋,水道已變,人心不變,詩人投江之消極舉止是對是錯,仍在研史者的爭論中。然而,詩人留下的《離騷》、《九章》、《九歌》和《天問》等楚辭,卻是萬眾矚目的文學史。為了紀念痛惜這位愛國大詩人,大家就包些飯團掉進河裡餵魚,以免吃掉屈原大夫屍體,就這樣的習俗漸漸地成為了端午節所吃的粽子。
這個習俗,隨波飄至越南,也飄到九龍江。大家在歡慶端午的同時,划龍舟,吃粽子,度端午……。
今天,響午炎陽高曬,江水鱗波閃刺,刺破思潮,回觀,人潮湧集終點高頌勝利者榮歸,宴席擺開慶祝,粽子再次於九龍江岸飄香,各類飲品代替了雄黃酒;然,家家戶戶門前依舊懸掛上一束合裹的“辟邪驅瘟”的菖蒲、艾草、柳枝和柚葉等。龍舟競渡拉下帷幕,亦拂淡了端午節慶祝的氣氛。不過,粽子飄香卻濃縮於詩、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