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间,政府要求河内市和胡志明市在未来5年内将空气污染指数控制在安全范围。在本市,各厅、部门也积极研究并提出许多减少污染的措施。
各部门与市民须共同参与
近年来,本市已推出许多控制废气排放的主张与提案,例如:发展电动巴士、鼓励公共交通、检测摩托车废气排放等。
对于政府总理关于降低河内市与胡志明市污染指数的指示,一位专家认为:“这不仅是行政命令,而是对未来的警钟。本市不能继续“试行”或“考察”,而需制定更具体、明确、坚决的路线图。过于老旧、不符排放标准的摩托车必须停止流通。然而,本市需提出政策来辅助民众改用电动车或节能车辆。民众也需要改变,不能再以‘收入低’为由继续使用对环境有害的老旧车辆。”
关于此问题,市资源与环境厅代表告知,多年来的监测结果和有关研究结果都显示,本市的空气污染主要来自悬浮微粒,其中道路交通是主要的排放源。此外,空气质量也受到风、湿度等气象因素以及工业区、交界区等远距污染源的显着影响。
从2025年初至今,虽然空气质量不佳的日数不多,但却集中出现在不利天气期间,对市民的健康造成明显的影响。在那些日子,PM2.5细悬浮微粒浓度均超出越南标准的允许值。
虽然数字尚未过高,但根据环保部门表示,令人担忧的是,随着气象变化无常,污染情况日益复杂。在此背景下,严格控制排放、降低空气污染是当务之急,旨在接近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建议的标准,以保护都市民众的健康。
5个减排目标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本市正在实施一系列行动计划,核心是2020至2030年阶段环境污染防控计划和于2024年3月颁布的第1558号计划。
该计划提出5项具体的减排目标,分为交通、工业、建筑、农业及民生的5个领域。其中,特别注重对PM10与PM2.5细悬浮微粒监控、预警工作,因为这两种微粒可透过呼吸道深入人体。
未来期间,市资源与环境厅与各部门配合监测空气质量。至于市交通公政厅负责集中减少交通污染的措施。这被视为导致本市粉尘和有毒气体的主要原因。
特别是,本市不仅依赖技术或规划方案,而是动员整个政治体系、企业与市民共同参与。除了交通领域外,本市还将全面审查建筑、废弃物处理、工业、农业等领域,以辨别各污染源,建立完善的数据库,从而设计每个阶段的适当步骤。
除了在规划、政策和空气质量监测方面的战略性方案外,本市也正加强直接控制移动污染源,特别是不符合技术安全标准的机动车的强力措施。
据市公政交通厅副厅长裴和安表示,该单位现正集中实施交通工具排放控制提案,面向发展绿色交通并减少污染。
该提案分为两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将集中于研究和制定政策,以辅助、鼓励本市公交工具改为电动巴士、绿色能源车辆等。第二阶段将制定政策,以辅助、鼓励其他车辆转型。在第一阶段,本市的目标是到2030年,所有巴士将使用清洁能源。
对于摩托车废弃排放检测问题,他告知,现在已有《环保法》作为依据,但相关的标准与规定(如摩托车排放检测站、检测标准等)仍未出台◆
摩托车废气排放检测:须严谨执行
关于摩托车废气排放检测问题,市经济管理院长陈光胜博士强调,从2025年起,应更加严格地执行摩托车排放检测,以减少空气污染。
尽管如此,此事可能对民众造成困难。因此,摩托车废弃排放检测路线图应该明确、合理。本市可考虑逐步实施,先在特定区域试行,以评价效果及听取民众的回馈。试行成功后,才按计划逐步扩展至全市,避免突然实施带来的混乱。
同时,研究并推出财政、技术辅助政策;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低利率贷款、减免检测费用。对于车辆能够维修的场合,提供维修、保养辅助服务,以确保符合排放标准。
特别是,国家加强宣导,提高民众对环保的意识。公开透明地提供有关检测流程、地点与时间的详细资讯,让民众能充分暸解,做好准备。若获得民众的共识与支持,摩托车排放检测与空气质量监管将会顺利进行。
必须发展替代方案,例如:加强公交系统,让民众有更多的个人车辆代替方案。同时,应加强推动电动车购买与使用辅助计划,以降低环境污染。
加大破旧车辆监管力度
根据市公安厅的统计,仅在2024年最后3个多月内,全市交警力量已查获超过1万7700辆违规车辆,包括1716辆自制三轮车、159辆私立垃圾运输车以及数千辆严重违规的摩托车。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大量不符合技术安全标准的车辆,逾2500辆被发现没有煞车、喇叭、车灯、后视镜等。
本市公安将继续加强巡逻、监察工作,并对违反交规的行为予以严处,特别是对于不符合技术安全的车辆。同时,本市也正与各厅、部门配合实施辅助贫困者改变生计的政策,避免继续依赖不安全的自制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