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名16岁男孩从本市某商业中心楼上坠落,引起社群悲痛。更料想不到的是,死者身上发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令人心碎的讯息:“厌倦生活,希求解脱”。
陷入情绪黑洞
心理学专家们表示,生活质量的发展带来经济压力、工作忙得不可开交,导致许多父母没有时间与孩子交流分享,尤其是住在各都市、大城市的家庭。根据2024年的统计,四分之一的学生患有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由家长施加以及学生自己设定的学习、目标等诸多压力。为了“治愈”自己,许多中学生参加社交网群组。透过匿名账号,学生们分享了不少悲伤的故事和心事。“我知道,父母为了供我读书而工作很辛苦,但我不能成为家人的骄傲。我学习很多,但还不够。”一名八年级学生透露。
胡志明共青团中央执委会所属青少年生活技能领域的政策与法律咨询组成员陶黎和安心理学博士表示,他曾接诊过一个病例,一名六年级的男生来寻求专家帮助,希望能够帮助他的九年级姐姐摆脱消极思想时期,因为他听到姐姐有轻生的打算。经了解得知,他们姐弟俩皆是本市一所国际学校的学生,父母在外地工作,家中有女佣照顾。“父母努力赚很多钱,让孩子们有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发展未来,但家长却忘记了其心灵需要滋养,很容易感到孤单和失望等……”陶黎和安心理学博士警报。
福门县阮有裘高中学校十一年级班主任阮明孝说,家长往往对孩子寄予厚望,过度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此举无意中把孩子推入了巨大的心理黑洞。“每次我发测试卷时,总是观察学生的表情。学生很少向教师吐露自己的心声。因此,教师须主动提问和倾听。必要时,教师将成为向家长传达学生心声的桥梁,使学生感到更舒适。此外,学校还开设了爱心联络室,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纷纷前来分享、解决困难。如果学生不敢直接交谈,可以发送短讯或电子邮件聊聊天。”
情绪异常低落
第一郡某初中学校副校长告知,学习压力是学生陷入“超负荷”和焦虑的常见原因之一,但不是唯一原因。除了学习之外,影响学生心理的因素还有很多,如家人期望、跟朋友比较、考试压力、友谊及感情问题,甚至是家庭问题。
该校领导劝告:“初中阶段、尤其是八九年级,是学生心理的重要转型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往往要表达自己的想法,但缺乏控制情绪的经验,导致心理脆弱。”
多年研究儿童与未成年临床心理学领域、市国立大学所属人文与社科大学讲师、越南-法国心理学院的心理学家阮氏妙英博士肯定,忧郁症并不是突然出现的现象。
实际上,忧郁症是过去创伤长期累积的结果,而这些创伤在幼年时并没有被认识和处理。直到当下受到强烈冲击,才会引发这些潜在的问题,尤其是在青春期。“人类的心理弹性非常强大,一个问题无法打败的。然而很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会令人崩溃,心理健康下降,并可能会陷入忧郁。”阮氏妙英博士又说。
关于忧郁症的症状,有几个重要的前兆症状须注意。首先是心情持续低落、对任何事物都提不起劲,更严重的是会产生轻生念头。阮氏妙英博士介绍,如果心理健康不被正确认识,成人对孩子的症状也很难察觉。被送到医院就医的病例通常已处于严重阶段。
阮氏妙英博士强调:“许多人不敢到医院接受治疗,因为害怕流言蜚语和歧视。社群要对心理健康有更开放、更正确的认识。除了身体健康外,心理健康也非常重要,但由于社会偏见而常被忽视。”
陶黎和安心理学博士表示,随着当今科技的发展,孩子们容易获取负面资讯并从中模仿。为了避免骨牌效应,父母要加以着重孩子的情绪,关心但不监督,体贴但不强加。
有时家长只问孩子:“你还好吗?”、“今天上学有什么趣事?”,或简单是一个温暖的拥抱也能给孩子很大支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不仅是责任,也是陪伴孩子成长的旅程,帮助孩子建立强大的内在力量来面对生活中的挑战。”陶黎和安心理学博士劝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