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与中国广东签约 7 项目累计超 31 亿美元 协助经营户开具电子发票 国家主席梁强主持仪式 欢迎立陶宛总统对越南进行正式访问 许多新政策于2025年6月生效 消费性电子产业致力把握绿色消费趋势 越美贸易关系迈出重要一步 范明政总理抵达尼斯开始对法国的工作访问 依照原则部署与重组干部 完善法律系统满足实践生活要求 纺织品成衣与皮鞋共面临关税挑战 二级地方政府组织工作遇到不少困难

学生需要心理辅助而不是受惩戒

市心理与教育科学会副主席吴春蝶博士就教育与培训部学生奖励、处分规定《通知》草案,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上述意见。

吴春蝶博士。
吴春蝶博士。

记者(●):根据草案内容,对违规学生的最高处分方式为提醒和写检讨书,取代此前的停学处理方式。您对这则建议的看法如何?

吴春蝶博士(▲):我很赞同由教育与培训部提出的建议。这一措施本应更早实施,因为解决问题并不一定要通过停课处分。孩子们本身没有过错,他们只受到生活环境、家庭及周围许多因素的深刻影响。

过于严厉的纪律处分只会影响孩子心理和学习,不能带来真正的教育价值。在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尚未成熟。面对过重的处罚,可能会留下负面印记,成为终身的心理阴影,甚至还可能从此毁掉一个人的人生。

就像以前我们曾采用在全校师生面前点名批评的处罚方式--这是一种极其恶劣的做法,只会让学生更加陷入错误和负面情绪,对同学产生羞耻感。教育与培训部已取消逼迫辍学和其他带有负面影响的处理方式,那么停学处分其实也属于同类性质,理应一并废除。

(●)许多家长和教师担忧认为,取消了较为严厉的纪律处分形式后,可能会出现学生肆无忌惮而难以管教的情况?

(▲)这是完全错误的观点。学生出现放肆、违规、反复违纪的行为,说明他们遭遇心理问题。学校应配备一个专业、强有力的心理咨询室来对学生予以帮助。如果连教师或心理咨询专员也无法有效地帮助,那就表明学生可能正面临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及时接受专业的诊疗。学生放肆就是在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我有问题了,有人能帮帮我吗?”而不是在说:“你们要怎么惩罚我?”

一个“强有力”的学校心理咨询室,就是由受过正规培训、具备学校心理学或临床心理学专业的人员来负责,而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胜任的岗位。同时,校务委员会要严密建立达标、符合心理道德原则的咨询空间,让学生在表达自己的秘密、困扰时能够感受到信任与安全。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才会愿意主动倾诉与分享,而不是感到恐惧或压力。这一点对所有孩子都有益处,而不仅仅是针对那些“叛逆”的学生。

(●)对于被视为严重的错误,如校园暴力,您认为学校要采取什么措施来制止?

(▲)校园暴力的最大原因往往来自家庭,学生可能正生活在一个不幸福的环境中。因此,校务委员会、教师和家长之间须建立紧密的联系,才能彻底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须始终坚持公平对待,切实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问题不在于如何进行惩戒,而是孩子出现问题时,能否及时给予他们适当的辅助。如果学生暂时还没有准备好返校,就勿把事情称为“停学处分”,而应视为“暂时在家休养”。从家庭方面,家长可以主动提交申请书,允许孩子居家稳定身心状态。学校也可以主动与家长沟通,详细说明学生的情况,并请求家长协助配合,一方面暂时让孩子在家静养,另一方面安排专业心理治疗,协助学校共同帮助学生度过困难期。

简单是学生需要休息,调整心理和精神状态,才能继续学习。惩罚会带来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不一定要颁行由单位负责人签字的正式决定书,正是这种处理更具风险。同样的内容,但换方式表达,就可以成为互相商量及帮助。

也不必要将同学或某人作为榜样让学生去模仿。树立伟大领袖作为榜样,是正确且有意义的。但如果把同学作为榜样,反而容易让孩子产生“我很差,才需要去学他人”的想法。这种心理对一个孩子来说是非常可怕的,会使他们觉得自己不如他人,从而产生压抑、挫败和不满的情绪。

新课程也注重每名学生的品格与能力发展,而我们须承认,每个孩子的品格和能力是不同的。人类是一个微型宇宙,无法被复制,也不被要求模仿他人。

(●)让学校有效地管理学生,应尽可能减少要采取纪律处分的严重事件发生,您有什么建议?

(▲)学校以及教师要注重有关生活和问题解决技能的课程。特别是对学生进行情绪教育,让他们从情绪刚刚萌芽时就学会自我疏解压力;同时给予辅助与引导,让他们顺利度过困难期。昔年的孩子可以通过运动,接触大自然减轻心理压力。而现在的孩子大多花费大量时间在学习上,缺乏运动,接触电子设备过多,因此更容易产生心理紧张和压力。

学校须倾听、接纳、理解、陪伴、与孩子们同行,帮助他们恢复平衡并重新振作。要给予他们价值,让他们懂得保护自己的价值。如果我们剥夺了他们的价值,对他们说“你很差,你不行”,那他们还有什么可以保护的呢?越是打压,他们就越陷得更深。

(●):谢谢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