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审定结果总是达标
据市医药大学高级讲师阮淮南副教授、博士、医生告知,越南正面临日益严重的非传染性疾病负担,已成为医疗和经济的挑战。此情况的主要原因包括饮食、不卫生的食物、化学物质、环境污染等。
专家表示,假冒食品混入市场的原因之一是由于管理机制存在缺陷所致。政府颁布的2018年第15号《议定》为企业自行公布和承担对食品产品的质量与安全的责任创造有利条件。自行公布的手续相当简单,所需的卷宗不复杂,也不需缴交费用,企业甚至不需要经过国家管理机关审核就可投入生产。从而,一些企业藉此漏洞自行公布原应获得管理机关审核的产品,扰乱市场秩序,威胁消费者的健康。
然而,市食品安全厅长范庆风兰分析称,无论是企业自行公布还是职能机关公布,都只是纸面资讯,如果不做好后检工作,产品质量仍然无法确保。她指出,在审定证件上,大多数卷宗都是达标的。然而,到本来由地方专门机关负责的后检、清查环节,却遭遇重重困难。仅在本市,尽管本市共有200多名清查工作者,但仍无法应对多达29万6000份产品卷宗(包括奶粉和保健食品)的后检任务。除了人力不足之外,实际上还面临许多障碍、困难,例如:清查检查权限、取样经费、检测能力等。
她认为,为做好后检工作,需改变清查检查方式、增加人力资源、提高处理权限、增加检验经费。同时,对于严重违反食品安全规定的行为,需考虑追究刑事责任。
扫荡假冒食品
卫生部食品安全局长陈越娥认为,假冒商品的问题不仅存在于越南,也存在于世界许多国家。她指出,当前的管理工作遇上重重困难,因为产品公布量过大、后检力量有限、检测费用抬高等。
范庆风兰副教授、博士进一步分析说,目前商品经销存在许多问题。假冒劣质产品经常透过网络、小型杂货店和偏远地区销售。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现代超市系统、医院药房、连锁药局销售的产品是安全的。
专家也提醒,消费者要提高警惕,掌握必要的知识,以能够选择安全、优质的食品。实际上,在网络购物环境中,假冒食品的风险极高,但目前对此类违规行为仍缺乏具体的制裁措施。范庆风兰副教授、博士劝喻:“长期以后,必须为社区建立广告文化,这样夸大不实、过度吹嘘的广告就不再有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