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易频繁
只要在社交平台输入“买卖银行账户”关键字,用户就立即收到一系列来自公开群组的推荐。这些群组充满了熙熙攘攘的交易贴文。记者登入一个拥有近5万名成员的Facebook群组。该群组打着“SIM卡买卖”的名号,但实际上是买卖银行账户,每天都有数十条出售账户的帖子,从个人账户到企业账户、从一般银行账户到依据特定要求(如姓名、电话号码、交易限额等)开立的实名账户。
一个名为H.G.P.的账户发帖:“收购各类银行账户,按月支付租金”。下方评论区涌现大量留言,例如:“我需要出租银行账户”、“我要出售靓号银行账户”等。
V.Q.账户的广告则更加明确:“有没有人要买银行账户?我有 ACB、Vietinbank、Momo、Zalo Pay等,皆已完成生物认证,可正常使用”。
有些人不仅出售现有账户,还主动出租或出售“指定姓名”。一个名为H.N.的账户发帖:“需要一个名为武文明的银行账户,租一小时10万元。”随即N.B.账户回复说可提供,但租金更高,为50万元。
记者联系N.B.账户,要求租用名为陈文南的银行账户。对方很快回复,并表示每月租金为60万元。据对方介绍,该账户每日交易限额为2000万元,超过限额须进行人脸扫描验证。
当记者询问是否能使用按要求的姓名,但交易限额更高时,他告知,可以提供“全额限额”账户,每天最多可进行30亿元的交易,价格为130万元。记者问是否“已包含生物认证”,此人肯定地说:“我们已处理好,只需下载应用程式即可使用,无需再进行进行人脸扫描验证。”
公民身份证大量出售
在Facebook上一个SIM卡买卖群组,记者发现一个名为L.T.A.的账户公开发帖,想买大量带有肖像照片的公民身份证空白卡片。贴文下方有一系列邀请人们购买的评论。其中,一个名为N.N.的账户声称,刚售出逾1万份公民身份证资讯,价格“像一杯咖啡一样便宜”。
记者与该账户联系,说想要购买大量公民身份证。对方表示,如果购买1000张左右,价格在10万至20万元之间;若购买1万张以上,只需支付60万元即可。
更令人担忧的是,N.N.账户表示,若购买1万张,将得到提供持有者手持公民身份证的视讯数据-财政、银行应用程式中越来越普遍的身份验证方式。接着,此人向记者发送了几张带有持有者照片的身份证样本。其中,一些肖像照片摄于电话店,让人不禁怀疑:是否有顾客在购物或办理服务时,个资遭窃取?
只需几个简单操作,数万张公民身份证资讯就被公开当作商品出售。问题已不再是谁在购买,而是他们将如何使用这些被出售的身份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