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助越南商品进军美国市场 本市将迁移河涌与沿岸住房 国家主席出席海防市投资促进会议 纺织品成衣部门上半年出口近220亿美元 政府总理范明政接见日本丸红集团总裁 促进并扩大腰果新出口市场 DKI瞭望台续谱不朽英雄赞歌 西贡新港引进12台高技术起重机 国货地位提升与出口猛增 拟对土地法律政策加以调整补充 正确决策之初步成果 越南航空业迎来旅游增长与国际运输需求热潮 核心技术亮相 2025 年国际科技展 工业生产指数达2020年以来最大增幅

数字身份黑市混乱不堪

个人资讯在网络环境中外泄的情况日益普遍。如今资讯外泄程度已达到这样的地步:只需点几下滑鼠,任何人都能在数字身份黑市上公开购买已完成电子实名验证(eKYC)、生物识别认证的银行账户,甚至可以在公开出售的数字身份黑市上拥有一万张带有持有者视频和照片的公民身份证。

银行账户资讯、公民身份证资讯等被公开当作商品出售。
银行账户资讯、公民身份证资讯等被公开当作商品出售。

交易频繁

只要在社交平台输入“买卖银行账户”关键字,用户就立即收到一系列来自公开群组的推荐。这些群组充满了熙熙攘攘的交易贴文。记者登入一个拥有近5万名成员的Facebook群组。该群组打着“SIM卡买卖”的名号,但实际上是买卖银行账户,每天都有数十条出售账户的帖子,从个人账户到企业账户、从一般银行账户到依据特定要求(如姓名、电话号码、交易限额等)开立的实名账户。

一个名为H.G.P.的账户发帖:“收购各类银行账户,按月支付租金”。下方评论区涌现大量留言,例如:“我需要出租银行账户”、“我要出售靓号银行账户”等。

V.Q.账户的广告则更加明确:“有没有人要买银行账户?我有 ACB、Vietinbank、Momo、Zalo Pay等,皆已完成生物认证,可正常使用”。

有些人不仅出售现有账户,还主动出租或出售“指定姓名”。一个名为H.N.的账户发帖:“需要一个名为武文明的银行账户,租一小时10万元。”随即N.B.账户回复说可提供,但租金更高,为50万元。

记者联系N.B.账户,要求租用名为陈文南的银行账户。对方很快回复,并表示每月租金为60万元。据对方介绍,该账户每日交易限额为2000万元,超过限额须进行人脸扫描验证。

当记者询问是否能使用按要求的姓名,但交易限额更高时,他告知,可以提供“全额限额”账户,每天最多可进行30亿元的交易,价格为130万元。记者问是否“已包含生物认证”,此人肯定地说:“我们已处理好,只需下载应用程式即可使用,无需再进行进行人脸扫描验证。”

公民身份证大量出售

在Facebook上一个SIM卡买卖群组,记者发现一个名为L.T.A.的账户公开发帖,想买大量带有肖像照片的公民身份证空白卡片。贴文下方有一系列邀请人们购买的评论。其中,一个名为N.N.的账户声称,刚售出逾1万份公民身份证资讯,价格“像一杯咖啡一样便宜”。

记者与该账户联系,说想要购买大量公民身份证。对方表示,如果购买1000张左右,价格在10万至20万元之间;若购买1万张以上,只需支付60万元即可。

更令人担忧的是,N.N.账户表示,若购买1万张,将得到提供持有者手持公民身份证的视讯数据-财政、银行应用程式中越来越普遍的身份验证方式。接着,此人向记者发送了几张带有持有者照片的身份证样本。其中,一些肖像照片摄于电话店,让人不禁怀疑:是否有顾客在购物或办理服务时,个资遭窃取?

只需几个简单操作,数万张公民身份证资讯就被公开当作商品出售。问题已不再是谁在购买,而是他们将如何使用这些被出售的身份资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