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相關部門的統計,至2020年,我國的有機耕種面積已從2016年的5萬3350公頃至2019 年底增至23萬7693公頃,在近50個省、市中約1萬8000農民參加有機耕種模式。此外,也有近百家企業加入了有機生產鏈,其中有60家企業的有機產品年出口金額約3億3350萬美元,產品銷往180個國家與地區,受到消費者的歡迎。現今,有機耕種、有機產品已成為一個頗為普遍的名詞,但那又是一個怎麼樣的理念?
有機耕種除了是農業的一種耕種模式之外,在耕種時,農民還要顧及大自然的生態平衡,以讓農地、甚至周邊的生物多樣性更加豐富,令土地可持續發展,而在泥土中的生物也會活躍起來,使泥土亦有生命。除此之外,在種植過程中,是不可有一些外來或化學的投入物落在農地裡,所以最基本的是不使用化學農藥或化肥,亦不會使用由基因改造的物種或品種種籽,因有很多對身體產生不能評估的影響。與此同時,種植的本身乃是不時不種及不時不食,應在適當時候種植當季的農作物,此舉還能有效減少病蟲害,如果沒有病蟲害,就不須使用農藥,甚至不用天然農藥。還有一點,農民更可以利用大自然的環境、農地裡豐富的多樣性生物來控制生態的平衡,這樣就不需要用化學農藥,整個大自然就會讓植物自然生長。另一方面,農民也會用大自然物料作為肥料和收集不同動物的糞便、枯枝樹葉等來取代化肥,從而減少了對化肥生產工廠的需求,可將水源與空氣污染程度減至最低。
然而,農民所種植出來的有機產品仍須得到消費者的認同、尊重及選購,如此才能讓農民的收入增加,就像一個三角形般,農民收入增加了,他們才有條件給消費者提供更多的有機健康果蔬,同時也可回饋大地,令農地可持續使用,這才是有機耕種真正的理念。可是,由於有機耕種模式的成本、時間比一般的耕種流程較高且複雜,從而令有機產品的價格也隨著提高,並非普羅大眾都能接受,正是這問題限制了有機耕種模式尚未能大力推廣的主要原因之一。但隨著國家經濟與民生日益得到改善,以及消費者對健康農作物有了更深認識之後,尤其是有機耕種的理念,有機產品於將來不愁沒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