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席出席海防市投资促进会议 纺织品成衣部门上半年出口近220亿美元 政府总理范明政接见日本丸红集团总裁 促进并扩大腰果新出口市场 DKI瞭望台续谱不朽英雄赞歌 西贡新港引进12台高技术起重机 国货地位提升与出口猛增 拟对土地法律政策加以调整补充 正确决策之初步成果 越南航空业迎来旅游增长与国际运输需求热潮 核心技术亮相 2025 年国际科技展 工业生产指数达2020年以来最大增幅

本市交通基础设施充满展望

本市的都市交通基础设施经过50年发生了显著变化。许多现代化的交通工程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打造了一个日益现代化的胡志明市形象。

本市东面的公共运输系统。
本市东面的公共运输系统。

本市都市发展规划协会阮友原博士自解放初期便与胡志明市紧密相关,近日已接受本报记者访问。

记者(●):您如何看待本市在经历50年革新后的都市交通基础设施变化?

阮友原博士(▲):我们单位在1975年4月30日中午进入解放西贡。从那时起,我一直在本市工作和生活,因此通过亲身经历深切感受到都市交通基础设施一步步的发展。1975年后的头几年,本市有许多比河内市更宽更长的街道,但当时没有交通堵塞,因为那时的人口大约只有200多万。

在力争克服社经危机的10多年中,几乎没有条件发展交通基础设施,而人口和交通工具不断增加,故出现小规模的交通堵塞,未对交通产生显著影响。自从按照党六中全会《决议》落实革新政策,推进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和多成分经济以来,人口快速成长,各类交通工具也剧增。据此,交通基础设施无法跟上,市中心的土地储备不多。当人口达近1000万人时,交通堵塞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但至今整体来看,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日趋现代化,许多大路口都建有多座立交桥,地铁1号线全长近20公里,不少街道整建及拓宽等。

然而,都市交通仍是尚未彻底解决的“难题”之一。本市责成发展研究院实施“交通基础设施与住房项目同步”研究主题。

交通问题曾是本市“7大突破计划之一”,您对这项突破有何看法?

▲实际上,本市变化还是缓慢,交通依然是“难题”,即多个地点仍出现交通堵塞情况,并且时间延长。举证明了一个现实,就是在短时间内未能实现根本性的解决方案,本市虽采取了许多果断的措施,如整顿人行道秩序。

原因在于交通用地比例(交通用地仅占自然面积的逾10%,而合理水准应在20%以上)与交通工具数量过多(摩托车700多万辆,各类机动车逾100万辆)之间的“失衡”。不难理解,“路少车多”难免出现交通堵塞,就如同“河道小水量大”难免泛滥成灾。这又是因人口过多,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导致都市容量超负荷。

然而,解决方案并不能减少人口,因为本市人口目标还是1500万人,也不能减少车辆,理由是车辆作为生产工具,尤其个人摩托车是百万人用来代步及生计。措施是建设更多的多层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场。

另一方面,由于市中心的土地储备较少,须发展高架铁路系统并更开发水路交通。特别是,对交通系统的控管、调度工作进一步加强数字化设备和人工智能。

●发展现代化都市基础设施的重要问题是须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如果从饶禄-氏艺涌改造的成功角度来看,您能否分享本市如何满足人民的住房需求,以符合现代化的都市基础设施?

▲经济与社会发展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面向。经济创造物质财富,而社会为人民提供物质与精神和谐的生活。都市基础设施包括多个部分,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筑基础设施、住房和交通基础设施。尽管本市已拥有多区现代化的高层建筑物,但只为高收入人群所建,而工人与低收入人群的社会住房仍严重短缺。

本市目前的重要任务是,在未来5年内将迁移近4万间在河涌上与沿岸的房屋,搬到新建、价格适合低收入者的社会住房定居。事实上,这项计划已实施30年,但只迁移半数河涌上及沿岸的房屋。

政府总理近日审批了2021-2030 年阶段及至2050年愿景的本市规划。据此,本市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成为国际化城市,人口约1400万至1500万人的特大城市规模。您对这个问题的观点如何?

▲本市被视为南部重点经济区的“核心”,须理解为双向互动。第一,本市将投资资金、技术、都市化经验、交通运输和物流等方面的影响力辐射到各省。第二,各省则提供劳动力、原材料、市场和贸易交流。

换句话说,本市想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必须与各省紧密连结、合作,其中交通连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本市是国内外交通的枢纽,包括陆路、水路、铁路和航空等。

然而,本市瞄向1400万至1500万人口规模发展的目标是另一个话题。这个问题需要借鉴世界上的“特大城市”,了解他们正面临哪些难题,并由此回顾自从本市人口逾200万以来,曾经遇到哪些问题?

此外,要参考已得到证明的研究,人口规模并不是现代城市最重要的标准,而是“宜居城市”的概念,意思是具有高生活品质的城市。

展望未来,本市人民有权希望都市基础建设发展得更文明、现代化,尤其是本市拥有逾300公里的都市铁路、新建的地铁线路和更加发达的水上交通。为了使这一美好未来的画面成为现实,不仅取决于领导层的决心,更重要的是依赖于本市人民的努力劳动。

记者:谢谢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