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時接力
在新裝修的40多平方米的房子裡,家住第五郡第十五坊的喬麗英感動地表示,她這輩子沒想到自己會有如此寬敞的房子。要不是得到坊、郡與善心人士的幫助,也許她的舊房子已經倒塌了。喬麗英一家有5口人,但在2017年以前,只有她是唯一的勞動力。母親年老體弱,丈夫與大兒子都患病,小兒子要上學。其丈夫楊世雄多年來一直與病魔對抗,在醫院的日子比在家還多。
大兒子20多歲,患有唐氏綜合症,日常生活都需要她來照顧。由於家境實在太困難,儘管喬麗英竭盡所能,從事各種工作,但也只能維持全家兩餐,至於家裡3名病人的醫藥負擔就無能為力了。對此,第五郡已幫助她們一家,從多方面進行關照:提供優惠貸款,介紹兼職工作,贈送摩托車載貨,給孩子提供獎學金,贈送醫療保險等。
本以為有健康的體魄就可以帶著全家度過困難,但災難再次降臨。2015年,喬麗英跌倒以致臀部和踝骨骨折。她憶述:“我躺在那裡,看著全家人患病而感到心酸。正當不知所措時,郡已動員善心人士募捐近1億元給我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在住院期間,我告訴自己必須努力脫貧,不能繼續成為社會的負擔了。”
2016年,當病癒時,郡再贈予一輛粉麵車給她謀生。最難能可貴的是,無論再如何艱苦,多年來,她總是鼓勵小兒子不能輟學,而孩子憑藉當地攜手協力得來的獎學金繼續求學。經過多年堅持,2018年初,其小兒子已高等畢業,並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從那以後,喬麗英多了一個與自己分擔的人,其家庭已脫貧,並有條件修繕房屋。
同樣,現年68歲,家住第十郡第三坊的黃氏金煌也獲確定已脫貧。坐在門前的雜貨店,黃婆婆講述自己一家生活的變化:“以前的房子是我父母幾十年前建造的,隨著時間變得老舊和破損。牆壁腐爛,閣樓的木地板搖搖晃晃的,走上去時要小心翼翼,不敢用力。
第十郡第三坊的持續扶貧負責人員探訪黃婆婆。
下雨時,房子也水淹,每當有車輛駛過時,水就會濺入屋裡。即使如此艱苦,但一家8口仍要硬著頭皮住,不敢奢望有天會在新房子生活。至2017年,得到坊的輔助,全家再貸款來建造寬敞的住房。”不僅獲輔助建房,黃婆婆全家一直都得到地方關照,例如發放醫保卡、春節時探訪和贈送禮品、提供貸款資金開設雜貨店以幫補收入等。
與喬麗英和黃婆婆家庭一樣,從2016年至今,本市的上千戶貧困家庭已獲得多方面的關照和輔助,有更多動力來度過貧困。
合適措施
第五郡人委會辦事處主任阮春成告知,在2016-2020年階段初,該郡有375個貧戶和貧困邊緣戶。第五郡已提供許多幫助民眾脫貧的模式。根據不同的對象,郡會制定相應的具體措施。對於家境困難、沒有勞動力資源來自行脫貧的家庭,郡聯繫善心人士提供經常輔助。全部貧困和貧困邊緣戶的子弟經過複查後會制定輔助措施,不讓他們輟學。而有勞動力的家庭,郡提供優惠貸款以及贈送謀生工具以讓他們自己創造就業機會。
貧困家庭的青年和中年人透過郡與企業及生產單位連接,以進修職技並獲得就業機會,這是讓眾人獲得穩定收入和持續脫貧的基本措施之一。透過各種方案,第五郡所有貧戶都已經脫貧;第五郡提前3年完成再沒有按本市2016-2020年階段貧困線的貧戶的目標,而且是本市首個提前兩年完成再沒有邊緣貧困戶目標的郡。
第十郡各坊也有許多動員社會資源,以攜手幫助人民脫貧的有效模式。在第一坊,有關“同行、幫助各戶持續脫貧”的兩個支部+一個團體模式已動員4個街區支部和6個機關支部每月每個支部提供50萬元作為關照地方貧戶的基金。第五坊有“照亮愛心”模式,動員一家企業或一名善心人士為一個特別困難,沒有能力工作提高收入來減貧的貧戶提供經費。
本市2016-2020年階段持續減貧計劃開始時,全市有11萬5000個貧困和邊緣貧困戶(佔本市總戶數的5.7%),其中有6萬7000個貧戶。經過3年開展影響和扶持政策,全市有5萬9700戶脫離貧困線,逾5萬8000戶脫離貧困邊緣線。至2018年9月底,本市僅剩下約3700個貧戶(0.19%)和2萬2900個邊緣貧困戶;11個郡有156個坊完成再沒有貧戶的目標和一個郡有15個坊再沒有按本市貧困邊緣戶線的貧困邊緣戶。因此,本市提前兩年完成了2016-2020年階段再沒有貧戶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