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的工業生產價值佔南部重點經濟區工業總產值的逾32%,佔全國工業生產規模的16%。然而,本市配套工業尚未充分發揮潛力,只能滿足國內生產需求的40%。投建高新技術的配套工業區有望推動該工業突破發展。
按生態工業區模式發展
為了發展配套工業,本市將投建規模達300公頃的高新技術配套工業區,這是我國的新模式。
市人委會副主席武文歡表示,與已投入運營的工業區、出口加工區不同,本市將管理配套工業區的比例尺為1/500詳細規劃。工業區建設規劃不按地皮劃分,而按功能區劃分,讓企業投資革新生產技術,本市將通過投資刺激計劃輔助貸款利率。
此外,武文歡副主席又說:“國家的資源只能通過政策機制按法律規定輔助。但本市還有刺激需求的機制,將貸款投資刺激資金達2000億元,按4家商業銀行的利率合計來輔助利率。視企業類型而定,將獲輔助50%、70%、100%貸款利率,或貸款期限為7至10年,具體取決於項目的壽命。”
經濟專家們認為,本市按生態工業區模式投建工業區是今日世界的必然發展趨勢。本市須有選擇投資商的標準,因為大多數企業在各工業區建設基礎設施時都以“捲席式”進行,同時不斷修改規劃。
長海汽車股份公司董事長陳伯陽表示,目前,本市須建設機械、電-電子和食品加工業的高新技術應用配套工業區。這樣本市可以向外國企業供應優質、價格合理的零配件。關鍵是本市組織可出廠商品優質、價格競爭的生產模式。
陳伯陽董事長還認為,本市應在工業區裡規劃原材料中心、半成品機械加工中心和實驗室。各家企業將連結以有效地使用機械設備及原材料。
“例如,為機械領域服務的原材料中心是各種鋼材,企業需要時就以激光切割技術進行切割,商品獲加工為70%至80%的半成品。上述模式不僅是原材料供應地點,而且還具有生產最便宜及可共用的商品交互作用。”陳伯陽董事長又說。
加強科技投資
發展高新技術的配套工業區及小區模模式,必須保證商品生產企業與配套工業企業之間的供需對接。工業區裡的企業必須連結,同時與工業區、小區外企業、南方重點經濟區連接起來。
Fulbright公家政策與管理學校的杜天英俊表示,若本市要發展高新技術應用配套工業,關鍵問題是投資科技。然而,本市迄今對科技研發方面的投資並不多。
杜天英俊又說:“該市按平移方向的財政預算計劃難以在科技開支中取得突破。政府的現行宏觀政策尚未鼓勵革新、研發活動。若科技和研發的政策開支仍保持現在的狀態,將難以突破,還是“新瓶裝舊酒”。
本市落實了許多可推動配套工業發展的政策,但該領域迄今尚未能滿足國內生產需求。因此,高新技術的配套工業區的形成有望推動該領域於未來期間可突破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