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樹,是春的標誌。柳笛,在春天笙歌。春來,草木蘇醒,柳樹最先抽枝吐綠。柳樹長在岸旁,枝條纖細,長如青絲,隨風搖曳,楚楚動情。柳樹是不會偷懶的俏枝兒,春暖萌芽,枝身抽出的嫩芽微露,芽尖兒慢慢開始從鵝黃變淺綠,直到淡淡的嫩綠佈滿枝頭。春風暖暖,把柳枝吹得陶醉,在風中左搖右擺,唱一曲春天才有的歌。
柳樹有情,古人折柳贈人,傳情達意。柳,諧音“留”,折柳留人,送去了密密的留意與情思。文人折柳,折的不是柳,是情思。詩中有柳“一樹春風千萬枝,嫩於金色軟於絲。”柳枝倚春的萬條青絲,光澤飽滿,在陽光下閃著春的色彩。詩中有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詩中玉笛所指是玉做的精美笛子。柳笛青青,不遜色於美玉之聲。柳笛在每棵樹下響起,美妙的旋律長存於最珍貴的時光。柳笛,是有生命的笛子,因為柳笛,這支春笛吹響,才能把春吹進人的心裡,真切感受滿城春情無限。每個人的生命都參與著四季輪回,春天,是生命初始,萬物有待。
柳笛是兒時的一大玩物。那時玩具少,放學回家便和小夥伴約好爬樹夠柳枝,做柳帽與柳笛。我們分工細緻,有爬樹的,有撿柳枝的。有時,母親怕我們爬樹摔著了,就會把鉤子綁在木棍上,讓我們舉著棍子去鉤柳枝。初春的柳枝,汁液豐盈,最宜做笛。柳樹攢了一冬的營養,在春日釋放。折斷的枝條,斷截處流出清亮亮,黏黏的液體散出悠悠沁人的清香。等柳枝夠用了,就盤腿坐在樹下,把樹枝整齊的排好,粗細均勻的用來做柳笛,枝條纖弱的用來編柳帽。
做柳笛需要訣竅,不由著柳枝的性子來,是做不成柳笛的。拿起細勻的柳枝,雙手拇指,食指前後緊緊的貼著柳皮,左右輕輕擰捏,直到柳枝的皮與骨分離,順著枝條的那股滑黏勁兒,把樹骨從皮中抽離出來。“抽骨”也是一件技術活,抽的時候要小心,稍有不慎,樹皮上的小疙瘩容易把皮劃破,柳笛就吹不響了。抽骨前要屏住呼吸,用牙齒緊緊的咬住樹骨,雙手輕捏著皮,慢慢的扭動皮與骨,再一點點的從中抽去。骨肉分離後,柳笛的模樣就初步做成了。接著用剪刀截成相應的自己想要的長度,用指甲把要吹的那一處外皮摳去,露出青黃內皮來,再用手捏扁,約成半圓形,柳笛就算做好了。剛做好的柳笛含在嘴裡,淡淡的苦澀在味蕾間流動,心裡無比滿足。用力吹幾下,心情可美了。
柳笛是兒時的寶貝,誰手裡的柳笛多誰就是這個季節的孩子王。手裡攥著一把柳笛,一路吹著回家,是一件極其幸福的事。萬物有聲,柳笛,是一首春歌,聲聲笛鳴,是春 的歸宿。柳笛,奏響了春天的樂曲,輕輕一吹,把春天吹入人間。
回憶往事,如同昨日。兒時折柳做笛,恰似打發放學後的時光,如今折柳做笛,想留住的是童年歲月。轉眼已過了吹柳笛的年紀,在河岸踏青,隨手折支青嫩的柳枝,不做柳笛,只用鼻子聞聞,用舌尖舔舔,抿抿嘴,就像柳笛還在口中一樣,童年還未走遠。
柳笛,留住了春的腳步。笛聲悠揚,吹過童年的故鄉。而今,柳樹常在,童年漸行漸遠。我在春天的夢裡折柳做笛,聽柳笛笙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