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述大多数成就是建立在横向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即利用廉价劳动力和外国直接投资(FDI)资金等投入因素。这一模式帮助越南多年来保持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增长速度。
然而在新的背景下,上述增长模式正在暴露出一些局限性。尽管短期增长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从长期来看,经济正面临一些棘手的问题:劳动生产率较低、生产链中的附加值有限,以及技术自主能力仍不足。此举使得越南尚未能摆脱中低收入国家的行列,同时面临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
与此同时,世界正发生快速变化,全球背景日益复杂。新冠疫情后,全球供应链正经历深度重组。各国越来越倾向于保护主义,优先考虑“经济安全”与“供应链自主可控”,使得国际贸易中的连结变得更加紧张。
此外,世界各地的地缘政治冲突也导致全球贸易体系走向“碎片化”。对于像越南这样高度开放的经济体而言,这些动荡不仅是挑战,更是检验和彰显国家适应能力的机会。因此,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提高国家竞争力,我们要成功转型增长模式,从依赖数量的增长转向以品质为导向的增长。
这意味着要集中提高劳动生产率,大力推动创新和技术应用。这是越南提升其在世界经济版图上地位的关键,打造一个更加自主且可持续的经济体。然而,这一增长模式的转型并不能仅靠行政命令来实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需要“先行者”,是在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敢于带头、勇于面对挑战及冒险的个人与组织。
这些“先行者”正是那些勇于尝试新政策模式以辅助企业创新的领导,也是随时投资越南尚无先例的人工智能(AI)、区块链及洁净技术等先进技术的企业。
这也是在辅助体制尚未完善的情况下,敢于走向国际市场的创业模式;是不断将科研与生产结合起来,将科研成果商业化的科学家和专家。
为了让开拓精神广泛传播,我国要建立一个坚实的创新生态体系,包括试验机制、灵活的法律框架、风险投资基金,以及研究院、大专院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对接。在拥有强有力的辅助生态体系下,创新举措才能蓬勃发展,并在全社会广泛传播。
已到了各级、部门、地方达成高度共识的时候,增长不再是一场数量的竞赛,而是一场创造力与适应能力的竞赛。要参加这场竞赛,我们不能再走老路,而必须迈出突破性、大胆且富有创造力的步伐。
开拓、敢想、敢做、敢于先行的精神,不仅需要在企业家中激发、培育并广泛传播,管理者、科学家和年轻一代也不例外。
如果上一代人“铺平了道路”,打开了融合之门,那么当今一代人需要继续“铺路”,为国家的未来创造更深度、自主和可持续的增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