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经济引擎蓄势待发 应对廉价商品泛滥的风险 平阳省上半年出口增近14% 民众无需更改土地相关证件 非现金支付取得突破发展 苏林总书记会见立陶宛共和国总统 东盟与中国广东签约 7 项目累计超 31 亿美元 协助经营户开具电子发票 国家主席梁强主持仪式 欢迎立陶宛总统对越南进行正式访问 许多新政策于2025年6月生效 消费性电子产业致力把握绿色消费趋势 越美贸易关系迈出重要一步 范明政总理抵达尼斯开始对法国的工作访问 依照原则部署与重组干部 完善法律系统满足实践生活要求 纺织品成衣与皮鞋共面临关税挑战

确保民主性、正名性和共识性

修改宪法并非简单是技术性立法活动,而是对国家政治、法律秩序基础的重建,是关于在新发展时期国家权力组织方式的宣言。因此,在2013年《宪法》若干条文修订、补充《决议》草案中,对第一百一十条和第一百十五条的修改不容忽视,尤其是当其涉及行政单位、地方政府机构的组织和民选代表的监督权时,更应予以重视。

市人民议会代表出席关于重组两级地方政府的第二十二次会议。
市人民议会代表出席关于重组两级地方政府的第二十二次会议。

1.在这些内容中,提出结束县级行政单位运作的建议是一个大胆且具远见的举措,符合简化机构、现代化行政体系的需求。然而,改革主张只有建立在社会共识的基础上,才能真正稳固持久。

结束县级行政单位的运作在体制上或许是合理的,但若在调整行政地界的过程中取消“征询当地民众意见”的规定,不仅违背民主原则,还可能影响到新成立的政府的正名性。

根据2013年《宪法》若干条文修订、补充《决议》草案,其中明确规定“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行政单位包括省、中央直辖市以及省、中央直辖市所属行政单位;由国会设立的特殊行政、经济单位”,其新点在于不再明确规定县、乡,而是授权国会决定下级行政单位类型。

这是一种“开放式”、灵活的设计,向立法机关授予根据新时期实际管理需求、地方、居民、人口实况和社经发展要求,主动重组行政体系的权力。现代行政思维不再重视行政等级的形式性,而是注重在数字转型、科技应用、推动电子政务的背景下提升管理效果。现在,许多行政手续可以由省级或基层单位直接处理,不必经过中间行政层级。

不组织县级(在许多地方,县级只在形式上存在或任务重复)可以大幅减少运营开支,加快政策反应速度,尤其是能以灵活、实质的方向重建地方政府组织模式。然而,取消中间行政层级并不意味着缩小民主权利。

在行政单位调整、合并、分立、解散过程中,无论属于哪一级,都要维持征询当地居民意见的机制。这是在一个“属于人民,由人民治理,为人民服务”的国家中不可妥协的原则。修订草案中不再提及在改变行政地界时征询人民意见一事,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疏漏。

任何行政改革若不征询人民的意见,尤其是直接生活于当地、受政策变动影响的人的意见,都难以成功。从近年来乡级行政单位合并的实际经验可见,凡是公开透明地征询民意、组织对话的地方,总是获得高度共识,并顺畅地实施。

反之,若机械、行政地进行,甚至“代替”人民表达意见,则即使政策正确,也容易引起负面反应。因为,人民关心的不仅是名称、地理边界,也关心在新的行政单位成立后的公共服务、基本需求的解决以及生活和工作的稳定。

因此,修订后的《宪法》应该保留或补充以下的规定:在调整行政地界时,必须广泛征询当地人民的意见,以确保改革的民主性、正名性和共识性。

2.关于监察方面,2013年《宪法》若干条文修订、补充《决议》草案按扩大人民议会代表的质询权的方向修改第一百十五条,获视为理论上的进步,明确表明加强权力监察的要求,特别是在地方行政机构向精简、权力集中在行政机关的方向重组的背景下。

如果说扩大质询权只是必要条件的话,那么充分条件就是必须提出制裁措施。若质询权不与建议权相结合,不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不进行到底的监察,就很容易引起流于形式的情况。

在新的地方政府模式下,由于中间层的角色被简化,所以人民议会的监察角色无论在法律上或实践上,都必须加强。地方代表不仅要提出意见,还应成为对地方政府的运作效果检查、评价主体,从而真实反映选民的意愿和正当权益。

改革要成功,必须明确权力下放,同时把监察机制置于首要位置。质询权必须经常执行,必须公开答复,并及时向人民回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