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副貿易代表格里什率領的美方代表團11日與中方舉行副部長級磋商後,美中貿易談判美方的兩位關鍵人物,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與財務部長姆努欽已於11日先後抵達北京。萊特希澤、姆努欽與中國副總理劉鶴等人的高級別磋商定於2月14日和15日舉行。
按照去年12月1日特朗普與習近平達成的臨時休戰協議,如果雙方未能在3月1日達成協議,美方將把針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的關稅稅率從10%提高到25%。因此期限十分緊迫。鑒於3月1日大限迫在眉睫,談判的問題又十分的複雜,也有分析認為美方可能會同意把這一期限向後推遲。星期二,特朗普在白宮表示,他有可能把3月1日的期限往後延長,同時強調他並不希望這樣做。他表示希望在適當的時機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正式的協議。
特朗普對這一推遲的可能性追加了一個條件,那就是如果美中談判接近完成的話,在這種情況下,往後推遲期限是可以考慮的。也就是說只有談判在取得足夠進展的情況下,推遲是有可能的。特朗普12日在白宮舉行的部長會議上做了上述表述,他還對記者們表示,正在中國舉行的磋商進行得不錯。
中美談判最大的難點是美方要求中方進行結構性改革。根據美國媒體報導,華盛頓會繼續施壓北京,要求北京進行徹底的結構性改革,以保護美國企業的知識產權、終止強迫美國公司將技術轉讓給中國的政策,停止提供工業補貼等等。中方近來不斷釋放出相對樂觀的氣氛,投資人也對美中貿易談判樂觀以待,亞洲股市週二多數收漲。週一,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中方希望中美貿易談判取得良好結果”。
據新華社報導,美國多名前政要和知名中國問題專家12日在華盛頓發佈報告說,美國應與中國通過協商對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敵對的美中關係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美國前貿易代表巴爾舍夫斯基、前駐華大使溫斯頓‧洛德、前助理國務卿坎貝爾等17名美國前政要和中國問題專家,合力撰寫了這份名為《修正航向:向有效且可持續的對華政策進行調整》的報告。
報告認為,近兩年來,美中關係一度陷入緊張,但兩國在經濟、社會領域密切相連,對美國而言,一味打壓和遏制中國並非長久之計。美國在制定對華政策時應與中國通過協商對話找到解決方案,否則將可能令“極端重要”的美中關係受到“無法修復且本可避免”的傷害,“敵對的美中關係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
在經貿問題上,報告指出,美國應審慎思考相關政策做法可能帶來的後果,避免在保護本國製造業等領域時採取“過度排他性政策”,避免美中關係“無法挽回地”脫鉤,以至於傷及自身經濟和創新體系、全球供應鏈穩定、全球經濟增長等。
報告作者之一、美國亞洲協會中美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奧維爾‧謝爾(夏偉)建議,美中兩國應維護並完善多年來有利於兩國和世界福祉與安全的現有國際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