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百起貿易壁壘案件
工商部表示:現有124起外國對越南出口商品進行調查和起訴的貿易壁壘案件(反傾銷75起,反補貼10起,反逃稅17起和自衛22起)。美國向來是我國出口商品的傳統及主力市場,也是對我國出口商品進行最多調查案件的國家,達23起。其二是土耳其,有18起。印度15起,歐盟各國15起,餘下是其他國家。去年,調查貿易壁壘案件佔多數,共有13起。
據此,視我國企業向各市場出口支柱商品而定,被調查的商品不同,包括出口額達上10億美元(鋼鐵,水產,洗衣機,纖維等)和出口額未到100萬美元(工具箱,風塔,鞋類,塑料袋,摩托車及自行車輪胎,熒光燈等)的商品。若干案件突出和對國內企業的生產活動造成不良影響,如:美國對太陽能電池、冷軋鋼、耐腐蝕的碳鋼、蝦子、鯰形目魚類等。與此同時,澳大利亞對鋼線調查反傾銷,甚至還實施特殊市場條件,這是相當於確定非市場經濟體系的條款。加拿大對我國的銅伸縮接頭反傾銷及反補貼進行調查等。
工商部所屬進出口局副局長陳清海解釋:我國放緩獲公認為市場經濟體是國內企業面對貿易壁壘危機的主要原因。目前,只有69個國家公認我國的市場經濟體。與此同時,我國商品的各大進口市場卻不公認越南市場經濟體,如:美國、歐洲、加拿大、巴西、土耳其等。因此,各國採取傾銷幅度計算方法,導致我國各家企業受大損失。
此外,各企業協會還提及另一個問題,那是過去期間,外國市場所瞭解我國的商品資訊有限。與此同時,國內外媒體連續報導我國商品原產地不明的消息,故各國懷疑其他國家的大量商品遷往我國,違反原產地規則以充分獲享出口稅優惠政策。
加強保障
對於上述問題,工商部表示:今年12月31日後,落實世貿組織(WTO)的承諾,各國不再默認越南是非市場經濟體。然而,工商部須主動蒐集相關資料,並與越南駐外國的商務參贊配合,輔助企業直接與貿易壁壘調查組織、相關各方聯繫,從此制定應付方案以確保我國各家企業的權益。目前,工商部與各家企業處理37起有關我國出口商品的貿易調查案件。
此外,工商部也輔助國內企業提倡對進口貨實行貿易壁壘調查工作。工商部副部長陳國慶稱,我國提倡貿易壁壘調查的事宜雖未普遍,但值得研究開展,旨在為國內企業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相反,預計我國企業面對世界的貿易壁壘案件將與日俱增,特別是在許多國家採取極端貿易壁壘政策的背景下。
因此,減少風險的最佳措施是主動開發出口市場。目前,我國與世界200個國家建立貿易關係,但我國商品只外銷逾50個國家。未來期間,工商部要求各商務參贊輔助企業廣泛開發出口市場,同時該部將加強與美國、歐洲會談,審議各國對越南的市場經濟政策。
此外,工商部還參謀政府頒行有關企業在貿易壁壘案件上訴過程中不妥當配合的制裁法律規定。因為某國對我國出口商品進行調查及徵收貿易壁壘稅時,其他國家可能也對我國外銷類似商品進行調查。因此,企業提供上訴相關資訊時須與職能部門緊密合作,避免企業拒絕提供資訊,甚至是隱藏出口商品的資訊、數據等情況,其後果不僅由出口企業負擔,而相關領域的所有企業都受損失◆